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宁夏:坚持防沙治沙 加强生态建设 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6.7万公顷
作者:许凌,李明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7 10:23:0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 记者许凌 李明今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紧紧抓住生态保护和建设不放松,累计治理沙化土地46.7万公顷,其中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分别减少37.9%和59.7%。
  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说:“经过五年的努力,宁夏荒漠化程度明显减轻,生态状况显著改善,全区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区各族人民和林业战线广大职工的艰苦努力取得的。”自治区政府代主席王正伟说:“宁夏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生态建设中,既要美化家园,又要为西部、为国家做贡献,努力使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建设走在西北前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其西、北、东三面分别被腾格里、乌兰布和、毛乌素三大沙漠包围,荒漠化土地面积297.4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57.24%。全区有13个县、40个乡镇、600多个村庄直接遭受沙化危害。“十五”期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和加强生态建设的部署,自治区坚持把防沙治沙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实施《防沙治沙法》,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有效遏制了生态恶化趋势。

  宁夏广大干部群众经过艰苦实践摸索出防沙治沙的五种模式,受到广泛的肯定。

  第一种是“沙坡头治沙模式”。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为保护我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线的畅通,两代治沙人总结当地群众长期治沙的经验,创造出麦草方格治沙技术,在裸露的移动沙丘上大面积固沙造林,建立起卵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解决了世界性难题,人进沙退,治沙成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先后有60多个国家的来宾到宁夏参观学习。第二种是“王有德式的国有林场模式”。灵武市白芨滩国有林场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多年来,场长王有德同志率领几百名职工,扎实苦干,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以副促林、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道路,共计植树6400万株,控制流沙40万亩,在宁夏东部筑起400多平方公里的绿色屏障。第三种是“大户带动多主体参与模式”。由于自治区不断探索和加快防沙治沙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及企业大户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以盐池县白春兰为代表的个体造林治沙户达14.7万户,入股合作的家庭农场300多个,造林4.32万公顷;宁夏美利纸业集团通过实施林纸一体化项目50多万亩,目前全区治沙面积1500亩以上的企业有60多家。第四种是“盐池县为代表的封山禁牧模式”。盐池县是国内著名的“滩羊之乡”。近年来,盐池以天然保护与自然修复并重为原则,强力推行天然草场全面禁牧,不仅农牧民收入没有降低,而且得到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天然林草保护面积达到165万亩,县政府累计投资1200多万元,全县滩羊养殖出栏增长到135万只,牧民人均收入增加1095元。第五种是“彭阳南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彭阳县坚持治沙不放松,截至去年年底,该县森林资源累计保存面积达到191万亩,退耕造林75.6万亩、荒山造林76.2万亩。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宁夏生态建设离不开五种力量的驱动。一是科技支撑力。多年来,宁夏在干旱流动沙丘、半固定沙地,借鉴沿用了沙坡头的“生物固沙造林技术”,在引黄、扬黄灌区腹地应用了“一水、二林、三田”的科学方法,发展节水高效经济作物,营造沙漠绿洲。二是政府执行力。彭阳建县20多年来,历届党、政领导班子以建设“绿色彭阳”为目标,生态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干到底。防沙治沙是一项长

期艰巨的任务,就需要这样年复一年、一代接一代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三是政府封山禁牧的推动力。只要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政府全力推动,就一定能够战胜沙害。四是草畜林果业的生产力。只有变“一元效益”为“多元效益”,变“有害”为“有用”,坚持治沙与治贫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才能增强防沙治沙的持续发展能力。五是创新机制的驱动力。近几年,自治区为推进防沙治沙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坚持“谁造林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允许继承转让”的政策长期不变,延长沙化土地承包和租赁期限,在税收、信贷、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促进沙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经营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权属上建立起“人”与“树”的隶属关系,在经营上解决了“栽”与“管”的紧密关系,在利益上衔接了“投入”与“收益”的分配关系,极大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治沙的积极性。

  据悉,“十五”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4.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84%。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