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绿色建筑要为普通人生活考虑 |
作者:文禄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8 8:33:2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近年来“绿色”、“生态”成了社会的时髦用语,建筑界也是如此,对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博士生导师秦佑国日前在中国公众科技网表示,目前,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所需的并不在于设计和建造一些高技术水准的高标准的建筑,而是实实在在地解决最广大的一般住宅和普通建筑的问题。 秦佑国认为,绿色建筑的背景是目前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使得人类不得不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现代建筑对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响应是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太阳能建筑、节能建筑开始的,并逐渐从能源方面扩展到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全球生态环境、周边生态环境和居住者所生活的环境的影响;同时,这种全面性审视还包括“时间”上的全面性,即审视建筑的“全寿命”影响,包括原材料开采、运输与加工、建造、使用、维修、改造和拆除等各个环节。 秦佑国认为,绿色建筑本身就强调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与社会习俗等都有着巨大的地区差异。这就一方面在生态技术策略上要考虑“因地制宜”,在传统技术策略、中低技术策略、高新技术策略中采用适宜技术策略;另一方面在评估时也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宜作纵向比较,看发展;横向比较要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进行。发展绿色建筑要为“普通人”的生活考虑,例如冬天保温、夏季防热、自然通风、建筑隔声、垃圾收集、供水保障、降低采暖费用、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结合等等。还有,8亿农民居住的农村住宅也应该进入发展绿色建筑的视野。 秦佑国强调,建筑应该寿命长,同样资源的投入可以有更长的使用期,从而节约资源。建筑的寿命长,不仅仅是这个建筑“很结实,很牢固,经久不坏”,还需要这个建筑有很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前瞻性,能够应对未来的功能变化和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