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欲建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 目前可动用的经济杠杆有7项
作者:郑金武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9 8:25: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针对目前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应该尽快实施环境经济政策。他指出,根据中国现在的国情,能够实施的大概有7条:绿色税收;绿色收费;绿色资本市场,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贸易;绿色保险;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
 
环境经济政策是以价格、财税、金融、保险等GDP手段调节各个市场主体,最终达到环境和经济共赢结果的政策。本报特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研究员曹凤中,就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建设和完善等问题进行阐述。同时特别约请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政策模拟研究中心主任王铮就环境经济政策进行评述。
今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向银监会、人民银行通报了12个省共30家环境违法企业名单,联合金融监管部门,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这是建立我国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的重要一步。
 
近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撰文指出,国家环保总局已经掀起了4次“环评风暴”,但效果有限,不能够长久地固定下来。今后中国要构筑环境经济政策新体系,以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
 
而在此前的9月9日,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二届绿色中国论坛上,潘岳就已提出了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架构和路线图,并称下一步将联合财政部、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一起推出环境财税政策、绿色保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措施,以严控当前污染高发的局面。
 
潘岳指出,目前能动用的经济杠杆主要有7项,即:绿色税收;绿色收费;绿色资本市场,包括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贸易;绿色保险;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
 
在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中,绿色税收是一项政策性较强、技术性综合、专业性复杂的工作,必须循序渐进。实现绿色税收,首先要清除那些不利于环境的相关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其次,要提出融入型环境税改革方案,当前应重点研究适合征收进出口关税、降低或者取消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退税名录,提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和资源税改革建议方案,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出台体现环境保护要求的燃油税;再次,要引进独立型的环境税方案。由于我国目前许多地区经济过热、生化工业发展速度过快,向重污染产品征收环境污染税,可以有效降低重污染产业和产品比重,促进企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在构建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过程中,传统的绿色收费政策仍应保留。一要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包括水、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供热、土地等的价格;二要落实污染者收费的政策,包括完善排污收费政策、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运用价格手段促进电厂脱硫、推进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等;三要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包括鼓励资源再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垃圾焚烧、生产使用再生水、抑制过度包装等等。
 
构建绿色资本市场是当前全国环保工作的一个突破口,是一个可以直接遏制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资金扩张冲动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
 
生态补偿政策不仅是环境与经济的需要,更是政治与战略的需要。生态补偿机制是以改善或恢复生态功能为目的,以调整保护或破坏环境的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对象,具有经济激励作用的一种制度。
 
排污权交易是利用市场手段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的一种环境经济政策,是目前环境经济政策新的热点。排污权交易的重点是建立起一套垂直的、全国性的监测网络,改变地方各自为政的监测方式,为所有参与排污权交易的企业加装自动监测系统,及时公布排放信息让全社会来监督。
 
绿色贸易应把好出口和进口两个关口。出口方面,应严格限制能源产品、低附加值矿产品和野生生物资源的出口,必要时开征出口关税。进口上,应强化废物进口监管,征收大排气量汽车进口的环境税费。
 
据悉,近期国家环保总局已与保监会准备在有条件的地区和环境危险程度高、社会影响大的行业,联合开展试点。同时共同推进环境风险责任的强制保险立法。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