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
作者:周加 文章来源:青海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5 9:53: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黄河源区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自然菌素和近代人为不合理活动的影响,致使原始的景观和弱的生态系统遭受一定的破坏。出现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水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削弱了天然生态屏障的作用,还会降低水源涵养能力,减少径流量,严重制约着黄河流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黄河源区生态失调原因分析 黄河源区之所以出现生态失调而引起水源减少趋势发展,土地荒漠化扩大,水土流失等严重问题,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不合理活动影响。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大气候影响黄河源区水流之所以向减少趋势发展,除与历史气候变化特别是近一时期由人为影响所致大气C02增加,产生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外,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黄河源区深居青藏高原腹地,远离海洋,受地形条件所限,属空气下沉区,从南面孟的拉海上空过来的水汽团,遇到巴颜喀拉山和昆仑山的阻挡,逾越的云量少,年降水量偏小,致使高原内部变干。黄河上游连续出现干旱少雨,气温偏高,三、四月份与往年同期相比,水量明显减少。鼠虫危害,草地退化。由于鼠兔同牲畜一样喜食优良牧草,其穴道往往切断草根,洞道纵横,洞口外堆起一堆堆虚土,压坏牧草,使成片牧草枯死,草皮脱落,遇水塌陷,形成次生裸地。据测定,鼠害及阴阳坡次生裸地地表土壤的含水量,比原生的草地表土壤含水量,分别损失水分22.18%,22.27%。这充分说明,鼠害不仅破坏草地资源,而且也降低了草原涵养水分的能力,从而导致草场退化,生态失调,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人为因素,人们大肆采金,滥挖草地,致使河道两岸的草地被挖得千疮百孔,沙石遍地,惨不忍睹。小土丘、小土坑星罗琪布,草地植被受到严重破坏,从而给草原生态系统留下了滞后的隐患。 二、黄河源区生态建设与保护看法 黄河源区的生态失调能否扭转过来,向良性循环发展,黄河未来的命运如何?我们认为“事在人为”,问题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的问题以及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长下游电站的泥沙淤积等关系。其发展方向应从长远利益着想,全局观点出发,以牧为主,多种经营,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科学规划,制止人为不合理活动,保护现有草地植被的野生动物。以生态学工程为原理,因地制宜封山育林。划区轮牧,控制牧畜数量,科学放牧,造林种草,增加地面覆盖。 大力宣传,提高认识。要使黄河水土资源永续得到利用,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和各族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对黄河生态失调的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地投入到环境保护上来。 同时,要坚决制止滥挖草原,滥猎野生动物等人为活动,适当压缩载畜量,减轻草原承受能力,恢复草原生机。牧民定居规划,促使生态向良性转化,方可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各谐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