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种植水草生态治理湖泊 |
作者:张先国魏梦佳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5 14:24:3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讯经过十几年努力,中国科学家在长江中游一个湖泊通过种植水草实现生态治理的探索取得成功。这一成果有望被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梁子湖目前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公认的水环境保护最好、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健康型湖泊。自1992年以来,科学工作者在这里人工种植了近20万亩水草,加上原有的天然水草,水草覆盖率占到整个湖泊的80%左右。
环保部门监测数据表明,梁子湖水域连年再现Ⅰ类水质,整体水质保持在Ⅱ类水质,可直接饮用,其生态系统多项指标在中国同类型重点监测湖泊中处于领先地位。
水面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的梁子湖为湖北省第二大湖,位于武汉、黄石、鄂州等重工业密集的城市之间,生态压力巨大。从1992年起,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生植物实验室开始在梁子湖开展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定位研究。科技部2005年正式批准建立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据梁子湖国家站站长、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于丹教授介绍,水草和藻类是湖泊中的两类主要植物,它们相生相克,如其中一类吸收氮、磷等营养物质多,另一类就吸收得少,生长繁殖受到抑制。所以,如果水草丰盛,就会吸收水体中大量氮、磷等生源元素,使湖泊处于贫营养或中营养水平,藻类不会大量繁殖,水质良好。
于丹教授所领导的科研小组25年来在全国各地已采集15万多份水生植物标本,初步建成了水生植物种质资源库和数据库。他说:种植水草防止湖泊退化投入小、收效大,不存在技术障碍。
梁子湖的治理模式被成功应用到其他地区。1999年~2001年,浙江台州市水源地——长潭水库连续3年出现蓝藻水华,2002年,于丹的课题组从梁子湖运去草籽和繁殖体,在水库区域种植了1万多亩的草场,使水质恢复到Ⅱ类,且2003年以后再没出现过蓝藻水华。 张先国魏梦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