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气候变化资本嗅出中国新能源商机 |
作者:栾璐 文章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7 11:35:3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在英国《金融时报》按市值排名的全球500强企业中,77%的企业提供了应对气候变暖的相关信息;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已经悄然布局中国,其旗下基金的回报率可媲美一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一份由全球机构投资者9月24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全球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暖,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正促使越来越多企业主动采取限制排放等节能措施,逐渐投入更多资金从事相关技术研发,令环保投资成为潮流。 能源结构重塑 规定发达国家减排指标的《京都议定书》将在2012年到期,全球气候谈判重回谈判桌面,而中国将再一次不可避免地参与到这场全球博弈当中,而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结构,将注定成为中国难以绕过的命题。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70%还是煤炭,这样的能源结构会给我国带来很大的压力,包括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在不久前闭幕的2007年全球太阳能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据发改委制定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未来5年煤炭仍将是中国消费的主要能源。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创造价值1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9月4日,国家发改委颁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继《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之后,对指导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又一纲领性文件。 “要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整体能源消费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8%提高到2020年的15%。”《规划》中明确指出。 “近两年来,随着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以及《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可再生能源发展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关注,也成为国际能源领域的热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而“未来30到50年,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持续扩大。”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专门研究气候问题的庞军博士则认为,对于中国而言,与其将“后京都时代”视为压力,倒不如视其为机遇更为合适。这个机遇就在于通过发展新能源,促使中国摆脱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路径。 节能领域投资增长迅速 全球变暖概念频繁出现在各国政要讲话中时,一些企业也开始行动,有的削减自身排放,有的加大投资相关技术研发。 还有一些企业和机构成立基金或开展项目,鼓励企业采取限排措施。詹姆斯·卡梅伦是英国气候变化资本集团(ClimateChangeCapital,简称CCC)的副主席。气候变化资本集团是一家特殊的商业投资银行,是世界第一家致力于运用金融手段发展节能环保等投融资项目的专业投资机构,目前公司管理的基金额度达到15亿美元,是目前为止此领域全球最大的商业投资基金。 CCC已经悄然布局中国。CCC在华已经投资了不少清洁能源、燃料项目,以及碳排放交易项目。卡梅伦不仅来中国寻求投资项目,也在尝试从中国购买环保技术,吸引潜在投资者。 据美国能源基金会数据显示,2005年到2020年,中国能源总投资将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的投资将达到7万亿,平均每年节能环保的投资规模为3000亿-4000亿元。 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服务领域和商机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但国内环境金融市场和专业的环境商业投资机构仍是空白。据悉,CCC旗下基金的回报率可媲美一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类似国际基金看好中国市场,大项目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卡梅伦说。 其实,投资节能减排服务业,不仅可以转化新能源、出卖排碳权,还可以上市融资。近日发改委官员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节能减排服务业是朝阳产业,发改委制定的产业指导意见,将在税收、贷款领域给予帮助。”据透露,在粗钢、水泥生产、氧化铝加工领域,发改委都将出台限制耗能的措施,节能的前景也最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