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企农“捆绑”:治理沙漠新模式 |
作者:木佳 张萧然 文章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7 16:02:1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亿利资源集团走出了一条防沙、治沙、用沙的沙漠生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道路,实现了沙漠增绿、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一体的多赢效果 人们经常用“死亡之海”、“生命禁区”来形容沙漠的严酷,然而这只是神秘莫测的沙漠粗犷的外表,在她粗犷的外表下却孕育着丰富的宝藏、蕴涵着巨大的能量。中国第六大沙漠———库布其就是这样一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而以总裁王文彪为代表的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在与库布其沙漠的亲密接触中惊喜地发现了沙漠的奥秘,做出了开辟黄金通道的决定,下定了开发沙漠、建立生态基地的决心。 亿利资源集团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沙漠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走出了一条防沙、治沙、用沙的沙漠生态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的道路,并且创造性地探索了企农“捆绑”治理沙漠的新模式,实现了沙漠增绿、牧民增收、企业增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一体的多赢效果。 牧民“废地”入股 蓝天白云下,孙有寨指挥着男男女女几十人在库布其沙漠郭山粱地段上种草籽。“我们已经种了好几天了,今天要种几千亩。”脸色黝黑、戴着眼镜的孙有寨笑着说。 种草的村民来自6公里外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杭锦淖乡杭锦淖村,他们受雇于亿利资源集团,每人每天有50元的劳务费。杭锦淖村是亿利资源集团生态生物基地建设的一部分,由于亿利资源集团将他们的土地纳入了基地规划建设的范围,所以这些原本以牧为生的牧民,意外地变成了亿利资源集团的股东。 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亿利资源集团与当地农牧民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通过农牧民“废地”使用权入股、返租倒包和一次性补偿的形式,把沙区内万余户农牧民手中闲散的荒地、废地开发成沙柳、沙棘、山杏、速生丰产林等林沙产业基地和甘草药种植基地,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种植。原本在牧民手中没有利用价值的荒漠土地和甘草,经过内蒙古亿利资源集团精细加工之后,又分门别类的销往不同的企业,马上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软黄金。2006年仅以甘草为主的中药企业直接收入已超过5亿元。 而沙区内的农牧民以“五荒”沙地入股,变成了亿利资源集团的股民,亿利资源集团根据每户牧民所拥有的荒地面积按每亩地180元给以一次性的补偿。获得补偿后的农牧民可以以租赁、务工等方式参加亿利资源集团的生态建设。近几年,每年春季都有七八千当地农牧民种草种树,每人劳务收入在5000元-6000元左右。亿利资源集团每年给当地农牧民提供劳务机会上万个劳动日,每年当地农牧民的劳务收入达6000万元。 在企民“捆绑”治理沙漠的模式中,亿利资源集团取得了在农牧民手中没有开垦价值的荒漠土地的使用权,将荒地变成了“良田”;而农牧民将手中没有价值的土地使用权置换为一个集团公司的股权,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牧民新村 在碧绿的湖水岸边,在蔚蓝的天空下,沙峰连绵起伏,一幢幢白色别墅傲然矗立,与不远处的穹庐顶会议大厅、尖顶展览厅构成了一 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这就是亿利资源集团与当地政府联合为当地牧民建设的牧民新村。 我们一行走进了当地孙有寨的家里,室内土暖气、自来水、照明电路和通信电缆等现代生活设施一一具备。孙有寨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讲述了他们由放牧变为牧民新村居民的经过。他笑着说,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是我们老祖宗想都不敢想的事……七星湖旅游区开发一年来,当地居民已经为旅游区提供了上千只食用肉羊。当我问起他自家有多少只羊时,他平和地说:“不多,有80多只。” 近年来,亿利资源集团在打造以沙漠风情为特色的“七星湖”旅游基地的同时,与当地政府合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标准,为生态重点保护区与沙漠景区周围散住的万余户农牧民建设了高标准的牧民新村。无偿提供给新村每户牧民110平方米的住房、120平方米的暖棚及其他设施。此外,搬迁牧民每人每月还可得到350元的生活补助费。而且牧民新村按照合理科学的设计,既是牧民生产生活的场所,也是库布其世界沙漠公园的一个供游客参观、游览的民俗旅游景点。每个牧户都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风味餐饮和马区、骆驼等旅游服务。牧民新村的建造在美化和规范了七星湖景区的同时,也使当地农牧民改变了传统的以养畜为主的生活方式,变成了旅游基地的股东和沙漠生态游客中心的接待员。 10年来,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亿利资源集团与沙区内牧民采用了企农联手的方式先后整合和绿化了300万亩荒漠化土地。在生态生物资源基地,杨树、沙柳等已经成线成片地向沙漠深处延伸,形成了一片片有水有林有草的绿洲,涵养了水源,改善了当地的小气候,遏制了沙尘暴,切实改变了当地农牧民的生存环境。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南岸建设了长242公里、宽5公里的保护母亲河、封育库布其沙漠的锁边林工程,为黄河母亲披上了一条翠绿的飘带,每年可减少数亿吨的泥沙进入黄河,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本报记者木佳实习生张萧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