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青海“半壁河山”纳入自然生态保护区
作者:任晓刚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4 23:10:1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西宁10月4日电(记者任晓刚)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局获悉,为了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截至目前,总面积达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省已有“半壁河山”被纳入自然生态保护区范围。

    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青海的生物物种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据了解,仅在青海境内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就有7大类,有高等植物2000余种,动物种类约200种。

    青海省林业局副局长郑杰说,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最有效的措施就是野生动物就地保护,采取的重要方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划定禁猎区。

    郑杰说,青海省自然条件多样而又严酷,生态系统脆弱,生物物种资源独特而又容易遭到破坏。在生态敏感区实施就地保护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区内的生物物种以及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确保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生存繁衍,还可有效地治理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为保护高原湿地、森林灌丛、草甸草原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研究基地和可持续发展模式。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青海省就建立了第一个以湿地水禽候鸟为保护对象的省级自然区——青海湖自然保护区,在其后的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又相继建立了多处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另外还在省内划定了19处禁猎区。截至目前,青海省的“半壁河山”已经纳入了保护区的管理范围,总面积占到了全省总面积的51.6%。

    据了解,青海境内的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后,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部分珍稀动植物资源和局部地区的湿地、森林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不同程度的恢复与增长,仅在可可西里、青海湖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就有70余种珍稀动物受到了保护,种群数量在15万头只以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