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WWF调查显示:公路交通导致若尔盖湿地野生动物大量死亡
作者:易蓉蓉  文章来源:科学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0/11 23:55:1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据科学网2007年10月11日报道: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物种项目野生动植物保护小额基金资助下,一项目组就公路对若尔盖湿地两栖动物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公路交通造成这里大量野生动物死亡。
 
    若尔盖湿地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湿地”。湿地内有大量珍稀野生动植物,同时被3条公路紧紧包围。截至6月20日,WWF项目组在若尔盖湿地共计调查190条样线,完全覆盖围绕若尔盖保护区的3条公路:国道213线、省道209线、县道唐热线。调查人员被公路上大量死亡的野生动物所震惊:只要停下车,公路上到处可见被轧得不成形的两栖动物。在死亡密度最高的省道209线一条样线路上,100米范围内,竟然记录到被车轧碾得只剩皮的高原林蛙56只。
 
    据统计,仅项目组调查的3条公路上,一场雨后就有5414只两栖类动物被轧死或撞死,同时也有部分其他野生动物死亡。调查人员认为,除两栖类外的野生动物,虽然不会像两栖类大量成群穿行公路,但由于这些物种的种群数量也相对较少,由交通造成死亡对该物种的种群数量危害也很大。
 
    事实上,有关公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受到国际上广泛关注,每年因公路交通致死的野生动物数量已超过因猎杀而死亡的数量。公路在直接占用大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导致公路周边的栖息地质量下降;还使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碎化,导致种群间交流减少、割裂动物生活,由此造成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更为深远。
 
    除进行调查外,WWF项目组还在若尔盖保护区对有关工作人员举办了讲座,并商讨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及今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同时,项目组向有关公路建设部门提出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标识和路边排水沟改造等建议。设置野生动物通道标识的建议已被公路建设部门采纳。
 
    中国现有公路密度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国内绝大多数公路并未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安全影响纳入规划设计。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道路网络必将日趋密化,公路等级亦会上升,道路对生态系统的压力必然日益紧张。因此,野生动物安全通道必将成为中国公路建设不容回避的问题。
 
    据悉,WWF物种项目将进一步关注公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并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共同保护生活在公路两边的野生动物。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