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滹沱河石家庄下游正在孕育一场生态灾难
作者:唐宝贤 贾继恒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6 9:08:5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记者 唐宝贤 贾继恒

  一份内部资料摆在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的办公桌上。这位年轻的副部长看后心情异常沉重,颤抖着的手拿起钢笔,愤愤地写下批示,请总局宣教司立即组织记者现场调查、曝光。根据潘岳副局长批示,本报第一时间即刻派记者奔赴滹沱河……

  深井水变身“红龙”村民拉稀两年

  核心阅读:在滹沱河下游衡水市安平县南辛营村中一眼机井旁,记者看到打出的深井水竟如“红龙”般喷出,散发出浓烈的腥臭味儿。当地村民围住记者述说:“这一带的井不断往深里打,可120米的深井水你们看到了,无法饮用。”

  不亲眼所见,谁能相信地下120米的深井水竟如“红龙”般喷出,水落渠中,白褐色泡沫很快堆起,散发出浓浓的腥臭味儿。这是10月11日记者在滹沱河石家庄下游衡水市安平县南辛营村中一眼机井旁看到的一幕场景。据了解,人们还从这里的机井中抽出过“绿龙”。

  “井饮三丈,河饮三里。”地下水都变红变绿了,这一带农民兄弟的日子该怎么过呢?

  南辛营村村民苟万贵、张志学,村主任苟造远,北辛村村主任杜艳辉等十数人围住记者述说:

  “四五年来,这一带的井不断往深里打,可120米的深井水你们看到了,无法饮用。地下水极度恶化是最近两年的事情。”

  “生活受到了什么影响?”

  “河套田里种的红薯、黄豆煮不烂,自己不敢吃,外卖买过绿豆、红豆的说上当,知情的不敢买,说我们这儿种的花生炸出油来都有臭味,超标!”

  根据记者一路走来所见所闻,他们的述说毫不夸张。

  “我们这里皮肤病人和心脑血管病人多了。现在天凉了,如果你们早来两个月,这里都得关窗户,要不一打开窗户就臭气熏天。过去讲蚊子‘八月十五伸腿’,近几年吃完月饼了还追着人,隔着衣服就咬,黑花蚊子又肥又大,挨上一口皮肤红一大片,十天半个月也消不了肿。”

  62岁的苟万贵刚张嘴又打住,面露难堪。记者一再追问,他才矜持状喃喃出:“这一片男女老少几千口子,两年来大便都不成型。”

  “什么?”记者不解其意。

  还是39岁的村主任苟造远痛快:“就是这一带6000多口人两年来都在拉稀!”

  刚才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在记者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再细细一了解,苟造远所讲的“这一带”起码包括安平县滹沱河沿岸东满正村、南辛营村、北辛营村、孟营村,人口有六七千之多。

  每天18万吨污水倾泻危害胜过日本大兵子弹

  核心阅读:在深泽县大梨园村,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向记者抱怨说,抗日时期右肩挨过日本大兵的子弹都没死,可总吃这水无异于慢刀子自杀,她比挨日本大兵的子弹都怕!

  南辛营村前滹沱河大桥正在施工。沿土路走进早已干涸多年的河床,中心3米多宽的主河道水流湍急,那水钻过土桥上下翻滚,涌露出赤褐色,往下流两米左右,便被尺高的白色泡沫覆盖,向下望去,目极之地,分明像是一条发现了猎物的白色巨蟒蠕动着丰满的身躯悄悄地进入安平县境内。

  这场景记者并不惊奇。因为从土桥下翻滚出的水的颜色看,其“粘稠”度还不及前一天在上游深泽县进水断面的水高。后来得到证实,滹沱河安平县进水断面COD为517mg/L,而深泽县进水断面COD为1130mg/L。不过安平县进水断面流量大,今年以来每天约18万吨。

  让记者惊奇的是,每天从滹沱河进入安平县的18万吨左右的污水,竟然流不到更下游的饶阳县。据安平县环监大队长介绍,滹沱河安平段河套为沙地,18万吨左右的水大部分渗入地下,所以饶阳县滹沱河两岸的芸芸众生眼下尚在万幸之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安平县滹沱河段附近上百米深的地下水竟然是红色和绿色的原因。流进滹沱河的18万吨污水在这里悄悄潜入地下,一旦出头,就会对这里的农作物和人造成危害,这里的红薯煮不熟、农作物没人敢买,这里的人们得皮肤病、肠胃病也就不稀奇了。

  华北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不是近七八年的事了,滹沱河2003年以后突然有“水”,其原因应该圈定在安平县以上石家庄段,受害的当然不仅仅是安平县人。滹沱河深泽县进水断面COD为1130mg/L,这个断面就在大梨园村。记者随深泽县环保局数人到断面取样时,张振秋、张根福等村民围住记者诉苦,说40米的井水有沫子,60米的井水有异味。来到一家农户抽出地下水闻闻,确有股造纸和化工厂的怪味。闻讯赶来一位老太太,向记者指着自己的右肩愤愤不平说着什么,口音太重记者听不懂,旁边人解释说老太太80多了,抗日时期右肩挨过日本大兵的子弹都没死,可总吃这水无异于慢刀子自杀,她比挨日本大兵的子弹都怕!

  滹沱河石家庄段两岸居住着多少人口记者没有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字应该不是一个小数字。

  滹沱河曾是一条能行舟楫、能捕鱼虾的母亲河。在安平县的一封举报信里记者读到这样一段话:“滹沱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多年来在冀中平原上流淌着,人们过去在河里捕鱼捉虾,不时从上游还有一队队竖着桅杆的大木船在这里经过……人们用河水浇地,它那清澈的河水滋润着沿岸的老百姓。”

  在安平县环保局一份关于滹沱河污水情况的报告中,记者还读到这样一段文字:“滹沱河……由西向东横贯安平县全境。自1996年洪水后,污水开始自上游即晋州、无极、深泽等县、市向我县境内大量排放,我县境内沿岸的33个村庄5万多村民备受其害。2000年监测数据显示,污水已严重超过地表水Ⅴ类标准。2006年5月16日经衡水市环境监测站监测,其中COD浓度为1480mg/L,超标37倍。今年以来,滹沱河污水流量不断加大,流量大约为18万吨/天,沿河两岸饮用水源受到污染威胁……”

  污染让今天的滹沱河变换了模样。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