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生态修复区小气候明显改善 |
作者:谢勇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8 13:09:0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讯 (记者 谢勇)为改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风沙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近年来自治区环保局组织实施了以和田地区为试点的生态修复工程。 工程先期工作主要以种植红柳和改造红柳天然林地为目标。他们在2005年、2006年分两批安排了8个生态修复项目,第一批4个项目1.64万亩红柳大芸生态修复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在项目的带动下,2006年底,和田地区累计人工种植红柳18.9万亩,其中人工接种大芸14万亩。 这项工程是在沙漠上人工种植红柳。红柳生长在沙漠里,耐干旱,可以防风固沙,在红柳的根部人工接种大芸,见效快,春季接种当年即可收获少量大芸,第三年后就大量收获。大芸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目前生产的大芸切片、大芸酒等产品供不应求,而且市场潜力大。许多农民靠种植红柳大芸致富。随着红柳大芸基地规模的扩大和后续产品深加工的发展,其经济效益会更加凸显出来。 自治区环保局书记艾努瓦尔说,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可以突出解决以下4个问题:一是通过人工红柳大芸生态建设,可快速达到防风治沙,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二是解决重点风沙区农民脱贫增收的问题;三是可以给贫困农民提供生活用薪柴和建筑材料;四是遏制当地农民砍伐和破坏天然荒漠植被的势头,间接保护了植被,涵养了水源,保持了水土。 根据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监测显示,生态修复区使得和田地区小气候明显改善,对风沙活动有一定程度的遏制,植被的覆盖度和物种多样性增加,野生动物穴居数量增多,同时,项目区红柳林分包给当地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真正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