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粤科学家让“植物大熊猫”脱“危” |
作者:林亚茗 李洁尉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10 15:10:1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利用克隆技术繁育报春苣苔并实现野外回归填补我国生物技术空白 粤科学家让“植物大熊猫”脱“危” 本报讯 (记者/林亚茗 通讯员/李洁尉 夏汉平 马晓洁)报春苣苔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近年来几乎难寻踪迹。昨天,笔者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了解到,该园经数千次试验,终于成功繁育报春苣苔。不久前,广东连州地下河景区的石壁上,迎来了重新迁居回来的“贵客”——400多株从华南植物园组培成功的报春苣苔(如左图,华植、林亚茗摄)。这是我国首例通过生物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令国家一级珍稀濒危植物野外回归的案例,对我国其他珍稀植物的“解濒危”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报春苣苔虽然只是相貌平常的一种草本植物,但其对生长条件要求近乎苛刻,因其稀少珍贵和濒危,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它一般生于海拔约300米的石灰岩山洞口附近,环境太光亮太阴暗都不行,且对温度、湿度要求相对恒定,全世界只有广东和湖南交界的区域分布。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其生长区域越缩越小,在曾经发现这种植物的地区也渐渐难见踪影,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科学研究。 昨天,华南植物园副主任任海研究员向笔者介绍说,这种植物对研究华南古气候、植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珍稀物种濒危机制等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而且,由于它生长的环境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大约相当于温室效应发展到2050年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研究对应对当前及未来的环境问题、保护珍稀物种有着重要意义。 2002年,华南植物园的科学家终于在连州地下河采集到报春苣苔。任海组织的多学科研究团队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经过了数千次试验。期间在繁育方面遇到极大困难,先后采用了移植、种子繁殖等方法,但均遭失败。最后,马国华博士等采用生物克隆技术,并运用了特殊的提取液,终于成功地培养出幼苗。华南植物园已将其繁殖和回归的关键技术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