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1200公里生态水网滋润邯郸一方土
作者:马丽娜  文章来源:中国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30 12:14:2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是什么让缺水的邯郸敢于喊出建设“江北水都”的口号?回答是“生态水网工程”。

    2006年,河北邯郸市拉卡了生态水网工程建设的序幕。工程根据邯郸市东部平原、中部城市、和西部山区的不同特点和现有工程布局,分别实施 “东蓄”、“中调”、“西治”三方面建设。“东蓄”即拦蓄地表水、补充地下水、涵养生态水,对五六十年代兴建的全长1200公里的民有渠、滏阳河、东风渠、卫运河等四大河渠工程体系进行整修疏通。“中调”即通过整修三里屯退水渠实施“引漳入滏”工程,恢复41.3公里长的高级渠实施“引水入沁”工程,将岳城、东武仕两大水库水源,分东西两条水路调入主城区。“西治”是在西部山区2360平方公里未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实施水保生态建设,逐步完善西部生态涵养工程,实现“小雨不下山、大雨缓出川”的目标。

    目前,“东蓄”和“中调”总投资12016万元,邯郸市东部平原13个县境内的867公里骨干河渠首次实现了长时间高水位过水,其中三分之一的河渠已干涸30多年。生态水网今年已提供灌溉水源1.57亿立方米,灌溉面积由往年的30多万亩,恢复扩大到156万亩,加上重复浇地,灌溉面积达220万亩次,保证了今夏粮食丰收和春播夏种,使东部13个县122个乡镇1009个行政村126.04万人从中直接受益。由于水网辐射范围内农民由以前机水改用水网水浇地,浇地成本大大降低,据邯郸市供电部门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份东部各县农业用电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仅此一项就使农民减少支出2亿元,给农民带来巨大的利益。水网范围内地下水位平均回升0。7米,形成生态水面34平方公里。水网沿线绿化渠岸675公里,并修筑简易道路290公里,“水网+路网+绿网”三网合一的生态格局正在形成。到明年7月1日,水网骨干渠道长度将增加到1200公里,控制灌溉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
 
    “中调”工程目前正在抓紧施工,将于明年6月底竣工通水,为主城区“五河四湖”提供生态水源,并可供给沿线工业用水。“西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平方公里。

    目前,邯郸市正在围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目标,以生态水网工程为基础,积极谋划为新经济隆起带供水的成峰、邯武两大工业走廊供水工程,以及引黄入邯工程,不断延伸和丰富生态水网工程的内涵,全力做活水的文章。(马丽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