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滇池20年防浪提拆除 昔日美景将再现
作者:茹伟  文章来源:都市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30 12:22:50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没有了石头砌成的防浪堤,滇池水自由地冲刷着岸边的土坎,印衬着岸边绿色的杨柳。昨天(29日),在呈贡大渔乡海晏村小湾水域,滇池防浪堤已经拆除了400多米。这意味着在滇池周边近20年的防浪堤将从此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滇池的水将自由地流进湖滨生态带,昔日“三春杨柳,九夏芙蓉”的美景不久将再次呈现在市民面前。

    昨天的大渔乡海晏村小湾水域,一台挖机在轰鸣,把巨臂伸向防浪堤,随着“轰隆隆……”的响声,石头垒成的防浪堤应声倒下。防浪堤被挖开后,滇池水自由地冲刷着岸边的土坎和沙子。自前天开始,呈贡县滇池管理局就组织人马,在这里拆除滇池防浪堤。

    “我们已经挖开了400多米的防浪堤,下午就可以拆除所有的石堤,恢复原来的风貌。”一施工人员告诉,这里一面临水一面靠山,几乎没有农田,拆除防浪堤将不会影响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所以拆防浪堤的工作选择从这里开始。

    呈贡县滇池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呈贡今年内计划完成2805米滇池防浪堤的拆除任务。“这里虽然建设了湿地,但有防浪堤,水体无法交换。”来到已经建设好的捞鱼河湿地,这里生物种类逐渐增多,水生植物生长茂盛,生态景观十分迷人。而湿地里水质清亮,和一堤之隔的滇池外海水水质形成鲜明对比。而从今天开始,捞鱼河湿地1560米防浪堤将被拆除,这片湿地将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有效改善水质环境。

    为什么要拆除滇池防浪堤?呈贡县滇池管理局局长山林说,这是为了恢复湖滨生态带,让滇池的“肾”“肺”恢复功能,重塑三春杨柳,再造九夏芙蓉美景。

    呈贡县滇池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防浪堤拆除后,将建设大渔乡湖滨湿地项目。这项目包括新村、大河口村和大海晏村三个村的湖滨范围,一个半岛,建设面积为708亩,湖岸线长4800米。708亩生态带中,恢复湖滨湿地570亩,在部分地势高的区域建设陆地生态带138亩。

    据介绍,这些湖滨生态带将按照现在已经建设好的捞鱼河湿地模式进行建设,在项目区形成水生植物-湿生植物-陆地植物的自然生态系列。选择10多中地方植物,包括杨柳、芦苇、滇朴等植物组成。建成后,湿地建设区域湿地植物覆盖率达到70%以上,生态建设区域植被覆盖率达到80%以上,项目区绿地覆盖率达70%以上。有效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初期雨水等,削减污染入湖量,净化滇池水质。

    据了解,整个滇池沿湖区域内今年将拆除防浪堤8.4公里,建设湖滨湿地2800余亩。

    按照市政府有关滇池治理明确的“抓紧实施‘三退三还’积极推进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工作要求”,自今年起,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将在自然条件允许地段,逐步拆除部分防浪堤。

    117公里防浪堤将拆三分之一

    “整个滇池沿湖区域内今年将拆除防浪堤8.4公里。拆除防浪堤,并非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是扒掉石头修建的堤坝。实际上,拆除的每一段防浪堤背后,都有早已建好的相应配套湿地,拆防浪堤只是建设湿地的开端,而且防浪堤也并非全部拆除,而是科学地拆低一定

    程度或开出梳齿状缺口,让滇池水和湿地有机交融。”就呈贡大渔乡开始拆除滇池沿岸防浪堤一事,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马文森昨天向本报记者介绍。

    据了解,整个滇池沿湖区域的117公里防浪堤,最终将被拆除近三分之一,达到40公里。

  当初为何要建

    “为了减少滇池水对湖滨地段农田的影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昆明开始建设滇池防浪堤。截至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拥有163公里湖岸线的滇池共建成防浪堤117公里,约占整个湖岸线的80%。”滇池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杜劲松表示,他随后引用住在滇池沿岸的一些百姓的话说,“滇池未建防浪堤前,秋季起风时,大量已经死亡的水草会被浪打到岸上,然后慢慢干枯。有了防浪堤,所有的水草都不能被冲到岸上,只能腐烂在滇池里。”

    “湖泊也是一个生态系统,湖滨湿地的作用相当于肾,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一个湖泊被混凝土浇筑的防浪堤围绕,成了一个大池塘时,生态功能就被破环。”杜劲松解释说,一个湖泊的生态系统包括陆生、湿生、挺水、沉水等系统,是逐步过渡、有机相联的,如果中间有一条防浪堤的阻隔,就人为地阻断了自然生态系统。如果拆除防浪堤,一定程度上能恢复生态系统。”

  如今拆除为了啥

    湿地是地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许多化学、生物和遗传物质的重要来源和贮运场所,具有调节蓄水量、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保护物种等功能。一般位于低凹处,含有大量持水性良好的泥炭土和植物,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用较长时间将水排出,作用相当于工程建筑上用以阻止和延缓洪水的大坝。而且,利用湿地生态系统处理污水,虽然投资低,但效果却不亚于一般的污水处理厂。

    “经过科研人员的认真调查,并依托清华大学的专家们做的数据库,整个滇池沿湖区域的117公里防浪堤,最终将被拆除近三分之一,达到40公里。拆除防浪堤后,通过逐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能让滇池的水质进入一个良性循环。”杜劲松介绍说,拆除防浪堤也是通过人为措施,逐步恢复滇池的湖泊自我净化功能。

    “拆防浪堤,并非单纯地扒掉堤坝,而是科学地拆低或开出梳齿状缺口,让滇池水和湿地有机交融。这样既能起到防浪作用,又连通了湿地和滇池水体,还能让水面漂浮物,包括一定的水草、泥沙能被冲出防浪堤。”马文森局长强调,拆除的防浪堤,已经提前准备好了配套的湿地,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对改善滇池的外海水质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明年还要接着拆

    科学研究表明,像滇池这样的浅水湖泊,如果湖滩湿地保留完好,整个湖泊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况,对磷污染的承受能力可以达到每平方米湖面每年1克左右。经过湖滩湿地的自然过滤净化,湿地不仅能长出茂密的植被,还能恢复对净化水质很有帮助的微小生物群体。

    “折除防浪堤,不但能为修复湿地生态系统创造有利条件,还能减少水土流失、防洪、净化水质。”杜劲松表示。

    目前,滇池周围已拆除的防浪堤为高海公路以东的晖湾-红莲、捞鱼河两侧、古城河口等,在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建设积极推进的同时,滇池西岸也基本形成了高海公路以东的贫水地带近2000亩以苗木工程为主的生态带的建设。“今年,整个滇池沿湖区域内将拆除防浪堤8.4公里。按照计划,明年还要接着拆。”马文森局长表示。(记者茹伟)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