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廖晓义谈绿色奥运和生命环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4 8:58:0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12月4日上午10:30,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北京地球村主任廖晓义就绿色奥运与环保问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欢迎网友热情参与。 >>>>>点击进入访谈页面

    廖晓义--环保人士

    廖晓义是知名民间环保事业倡导者和活动家,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创办人兼主任。她曾自费拍摄电视片《地球的女儿》,1996—2001年中央电视台“环保时刻”专栏独立制片人。她是中国第一位获得有“诺贝尔环境奖”之称的“苏菲环境大奖”的民间环保人士,澳大利亚最高环境奖“班克西亚国际环境奖” 获得者。2005年廖晓义当选中央电视台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2006年当选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之一,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聘为环境顾问。

    十七年来,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作为中国文化的坚守者、环保事业的守望者,廖晓义亲手创办了中国本土化的NGO——“地球村”。在艰难的创办道路之后,她提出了影响中国的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活”、“绿色社区”、“绿色传媒”、“绿色奥运”,鼓励人们一起来倾听“地球村”背后的故事,一起踏上绿色生活之路。

    廖晓义认为节约是最大的环保,而节约就是减少没有必要的消耗。在节约型社会讲话中,温家宝总理曾专门提到过“26度空调节能行动”,这个影响全国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就是廖晓义等人首先发起的。

    廖晓义是我国环保事业的先行者、守望者,她以具体细微的角度,从身边小事实施环保大题,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8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1993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国际政治专业做访问学者,并自费拍摄《地球的女儿》。1995年回国,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非营利性的民间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建立了面积为2800亩山地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培训基地。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廖晓义作为中国七位民间环保人士代表之一参加了总统的圆桌会议。 

    主要经历以及荣誉记录

    1977年 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留校任教;

    1986年 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1993-1995年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国际环境政治访问学者;

    1996年 创办非营利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

    1996-2001 中央电视台“环保时刻”专栏独立制片人,两次获CCTV-7特别奖;

    2000年 获国际环境大奖“苏菲奖”;

    2001年 全国人大环资委、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授予“绿色文明大使”称号,并获澳大利亚最高环境奖“班克西亚国际环境奖”;

    2002年 与吴仪、杨澜等一起被评为2001年度海内外最有 影响力的十大“《中国妇女》时代人物”之一;2002年以来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聘为环境顾问。

    2003年 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绿色向导”称号;

    2004年 被评为全国十大巾帼英才之一。

    2005年 当选中央电视台2005经济年度人物社会公益人物

    2006年 荣获由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中宣部、文化部、团中 央、国家环保局等七大部委授予的“200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2007年 荣获由国家发改委、林业局、气象局、农业部等部委支持的“生态小康建设贡献人物”奖。

    新华网12月4日消息 12月1日,在约定的时间,小奥拓把廖晓义带到了记者面前。

    一个多月前我们有一次夜半通话。电话里,晓义语调平和,听起来有种暖意。记者特别记下了日子--10月26日。

    长长的通话结束时,记者说:“晓义,你与4年前我采访给我的感觉不同。那次,你挣扎在艰难的环保道路上,像个受难者,语调也因此而沉重。而现在,从你的声音里就传递出愉悦和舒展,让听者很舒服!”

    的确,正因为有了2004年那次采访晓义时所形成的强烈对比,记者才有了“你先忙吧,我们可以找个你空的时间见面聊聊。”这天,是个周末。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