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国发展氢能源的优劣势分析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华机械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5 8:34:2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一、氢能源简介: l、重量最轻的元素。标准状态下,密度为 0.8999g/l,-252.7℃时,可成为液体,若将压力增大到数百个大气压,液氢可变为金属氢。 二、我国发展氢能源的必要性: 石油、煤炭、天然气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造成地球温度逐年升高。专业机构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冰盖消融80%,如这一趋势得不到遏制,100年后山顶冰雪将完全消失。德国汉诺威大学的植物研究所科学家瓦尔特指出,尽管目前全球气温仅上升0.6℃,但对生态造成的影响已经明显危机到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现在,春天的来临及许多植林的生长期正在提前,较长时间后动物食物链可能发生混乱。 同时,化石燃料中有杂质,特别是疏、氮、磷、砷等,燃烧产物酸性,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酸雨不仅伤害农作物和蔬菜的叶片,而且能够降低农作物和蔬菜种子的发芽率,降低大豆蛋白质含量。阔叶林和针叶林的冠层在酸雨作用下,钙、镁等离子在冠层雨溶液中富集,造成叶子中营养离子的大量淋失,进而加速根部营养的吸收和迁移,重新吸收的营养离子也会从植物体大量析出;如此循环,就会造成营养亏缺,直接影响森林生长,威胁森林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而且这个过程随酸雨的强度增加而增加。酸雨还造成土壤中铝的大量释放和镁等有毒金属元素的沉降和积累,对树木形成毒害,同时,直接影响和危害土壤表层,干扰微生物正常生化活性,森林枯枝落叶的分解和物质再循环受到破坏;降低土壤的AO和A1层的PH值,使适中偏碱性菌类活动受到遏止,N元素的同化和固定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同时,酸雨使湖泊酸化,将土壤中的活性铝冲洗到河流、湖泊中,毒害鱼类,改变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使水体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大大减少,而且还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刺激皮肤,引起哮喘等多种呼吸道疾病。 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约占75%左右),且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 据统计,199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为10.52亿吨,1995年增到12.8亿吨。1995年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达2370万吨,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据国家环保局对全国2177个环境监测站3年(1991-1993)的监测结果统计,表明有62.3%的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0.06mg/m3)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0.225mg/m3),造成年降水 PH值低于 5.6的酸雨覆盖面约占国土的30%,粉尘爆炸、粉尘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和经济建设受到影响。 我国北方地区冬寒漫长,大多数采用锅炉供暖,由于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就使得烟尘污染成了又一环境问题。国家对于烟尘排放有一定的标准要求。 例如:国家GWPB3-1999标准中的一类地区II时段指标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储量大、后续性强、热效率高、储存形式多的环保型清洁能源,氢能源正是这样一种优质能源。在石化燃料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我国能源本来就不占优势再加之人均资源占有不足,这就势必要求我国必须比其他国家更重视后续能源的开发利用,而汽车、飞机、轮船等机动性强的现代交通工具只能采用“含能体能源”,所以氢能源无疑成为一个新兴的热点。 三、我国发展氢能源的优劣势分析: 中国对氢能的研究与发展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中国科学家为发展本国的航天事业,对作为火箭燃料的液氢的生产,H2/O2。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进行了大量而有效的工作。将氢作为能源载体和新的能源系统进行开发,是70年代的事。多年来,我国氢能领域的专家和科学工作者在国家经费支持不多的困难条件下,在制氢、储氢和氢能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和成绩。氢作为能源利用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利用氢和氧化剂发生反应放出的热能,利用氢和氧化剂在催化剂作用下的电化学反应直接获取电能及利用氢的热核反应释放出的核能。 我国早已试验成功的氢弹就是利用了氢的热核反应释放出的核能,是氢能的一种特殊应用。我国航天领域使用的以液氢为燃料的液体火箭,是氢用作为燃料能源的典型例子。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和开发性工作。西安交通大学曾进行过“氢燃烧和动力循环的研究”及“氢燃烧流场的研究及氢火焰性能评价”。 浙江大学新材料所与内燃机所合作成功的改装了一辆燃用氢一汽油混合燃料的中巴车,通过添加约4.7Wt%氢气进行的氢一汽油混合燃料燃烧,平均节油率达44%。我国自行研制的30kw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计划在2000年完成。目前,PEMFC电源系统的应用开发,将成为推动氢能利用的新动力。 我国工业制氢方法主要是以天然气、石油、和煤为原料,在高温下使之与水蒸气反应而制得,也可以用部分氧化法制得。这些制氢方法在工艺上都比较成熟,但是由化石能源和电力来换取氢能,在经济上和资源利用上并不合适。现有的工业制氢主要是维持目前化工、炼油、冶金、及电子等部门的需要。水电解制氢和生物质气化制氢等方法,现已形成规模。其中,低价电电解水制氢方法是当前氢能规模制备的主要方法,但目前电耗过高,一般约为 4.skwh/Nm3H2,亟待改进。此外,由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开发的“甲醇重整制氢技术”已投人生产实际应用,目前最大规模为360Nm3/h,并实现系列化、批量化生产。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燃料电池技术”中,承担了燃料电池电动车用“甲醇重整制氢装置”的研制月前,已形成概念样机。石油大学承担的“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从 H2S制取氢气的扩大实验研究”,此方法制氢能耗低,约2.6kwh/Nm3H2,使低电耗制氢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