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推进湿地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作者:胡丽娟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1 11:23:2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胡丽娟)中国将通过加快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履行《湿地公约》,提升湿地保护和管理水平。这是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在12月2日的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研讨会上强调的。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是指,在国土资源开发和各部门工作中,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农业、林业、渔业、旅游业以及其他生产性部门,以保障各国乃至全球的环境效益。

  印红表示,中国湿地类型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目前保留的自然湿地面积约有3620万公顷,分布有高等植物2200多种,野生动物1700多种。湿地水鸟中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有56种;分布在亚洲的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分布的有31种。同时,供我国利用的可再生淡水也主要来源于湿地,保护和管理好湿地是建设生态良好国家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湿地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国已建立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470处,有30多块湿地被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初步形成了由不同利用管制级别构成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同时,还在全国实施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使一批典型的自然湿地得到了有效保护。

  印红说,中国政府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方面已开展了许多工作。目前正在实施的国家湿地保护重点工程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保护区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对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产生积极影响。200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16个部委组成的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组织协调;正在制定的国家湿地保护条例,会从法律层面规范各级政府、相关单位和公民在湿地保护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将推动湿地保护管理的跨部门、跨地区合作。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