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废弃泥浆池变成可耕地 |
作者:魏东 葛明军 文章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17 8:39:0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记者 魏东 葛明军 报道 本报东营讯 11月28日,在东营市城区北侧胜利油田ST-719井场上,已废弃多年的泥浆池经过无害化处理,重新变成可耕地。至此,胜利油田历史上遗留的近4000个废弃泥浆池,经过两年努力全部处理完毕。明年春天这块新耕地将栽上杨树,绿树和抽油机相伴,会成为这里一道靓丽的新风景。 胜利油田重视生产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油泥砂是在新采原油分离、大罐沉积、落地油回收等过程中形成的含油泥砂,过去由于没有具体处理要求形成批量堆积,他们建立油泥砂处理先导示范工程,研究探索出以焚烧、污泥回灌和洗砂工艺为主的油泥砂治理工艺技术,建立了5万吨级无害化处理工程和3万吨级的洗砂工程使待处理的油泥砂安全暂存,将每年新产生的油泥砂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新油泥砂零排放。对积累的油泥砂,油田与采油单位签订治理目标责任书,投入1亿多元专项资金,进行大规模治理,截至目前,无害化治理油泥砂30余万吨,油泥砂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胜利油田有关部门及时清理制度“欠账”,先后修订环境管理规章制度,将钻井、采油、作业等生产现场的环境保护置于制度管理之下,将可能产生的污染控制在源头。在油区一个油井修井作业现场,记者看到,抽油机戴上了专用防污罩,从井下提出的油杆放置在防渗布上,并设置了围堰,作业废液通过专用设备运至废液处理站。这本来是个处处“碰油”的作业,却没有一点油污泄漏到油井场地上。 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增产不增污,实现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相统一,胜利油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原油年产量稳定在2700万吨,原油生产无污染作业率保持在98%以上,固体、液体、气体排放物全部达标排放。油田主体所在的东营市先后荣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并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