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湛江生态文明建设道法自然令人居和谐城市升值
作者:谢孝国 袁增伟  文章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1 15:45:4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落点:以民为本

  与国内众多城市提出“国际化都市”、“现代化城市”、“制造业名城”等定位不同,湛江提出了“老百姓城市”的定位,这缘于湛江建设生态文明城的最初理念:把绿地建在老百姓身边。湛江市市委书记徐少华说:这一点最值得自豪。

  生态文明因于自然,执政根本在于百姓,当两者结合最终注解“生态文明”是一种长远的执政观和以民为本的执政方式。

  见绿承诺基本兑现

  到今年年底,湛江市市政园林局局长王强几年来的心结总算解了。

  几年前,湛江市市委书记徐少华在一次重要会议上郑重向全市市民承诺:几年后,市民出行10至15分钟便可到达一处公园或绿地。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负责人,王强心里从此结下一个“结”:2002年,湛江市区公园只有12个,小绿地只有八块,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只有5平方米,“15分钟”的承诺,预示着湛江的绿化要在短短几年内翻一番甚至翻几番,真的能实现?

  2005年,湛江申报国家园林城市是个契机。市市政园林局的司机老李告诉记者,在他的记忆中,从2003年开始,周六周日市领导到园林局上班成了惯例,园林局上上下下周末不加班才是不正常。

  本月5日下午,在一次湛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徐少华说:我们对市民“10至15分钟见‘绿’”的承诺基本上实现了。徐少华的底气来自这样几个数据:截至今年底,湛江市区公园数已达到26个,小游园、小绿地增加到57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2平方米。这些市政公园、绿地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

  滨海城市终于见海

  湛江是个滨海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当然离不开“海味”。然而,曾几何时,湛江市民却发出了“湛江的海岸在哪”的疑问。滨海城市不见海,这是广东诸多沿海城市发展的“后遗症”。

  “湛江要改掉这个不见海的滨海城市的形象,就要敢于和善于黄金地块还给市民。”徐少华说。当湛江海湾大桥刚建成时,就有开发商提出愿出巨资买下桥西靠近海岸的一块滩涂,出人意料的是,湛江人把这块有景有路的宝地建了一个中澳友谊花园(桥西公园),并且还准备在桥东再建一个桥东花园。来湛江的游人说:海湾大桥可以从四面八方入眼,因为她的周边没有高楼挡着。

  记者驱车从湛江海滨公园沿海岸一路北上,经过观海长廊、渔港公园、中澳友谊花园、金沙湾观海长廊,几十公里的海岸线,除了港口、渡口、船厂等之外,很少有成片开发的小区楼盘,滨海公园占了海岸线的大头。

  生态文明百姓拥护

  正在建设的南国热带花园,地处湛江市未来的中心地带,在征地补偿合同中,当地农民特地加上了一条:这块地做公园,我们就支持。负责市政建设的湛江市领导说,这几年湛江在市区建了数十个公园和小游园绿地,其中不少涉及征地问题,但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征地引起的上访事件。

  市民对市委市政府大手笔建设生态城不仅给予理解和大力支持,还积极地参与其中。一个新公园种什么草、种什么树、用什么土料等,市民都会主动提出建议,就连在世人眼中一向重利轻义的开发商,也在生态城建设中“一反常态”。建公园绿地有时难免需要将先前卖给开发商的地重新征回,但没有一家开发商借机向政府漫天要价;不仅如此,包括开发商在内的不少企业还捐资建园达3500多万元。

  市民的理解和支持,说明生态文明建设落在了百姓的心坎上。

  “就地取材”建设生态城。大王椰、椰子树、海枣、木波罗、芒果、香蕉、番木瓜、大花紫薇、蓝花楹等乡土树种绿化道路;火山岩石、海礁石,以及海产品的废料如蚝壳、扇贝等建公园。本土特产蒲草、剑麻绳、木麻黄成了园林建筑最好的装饰品,渔网、旧船、浮子等则成为体现海洋文化最好的语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