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投建
作者:王进东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4 11:46:5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科学时报 王进东报道]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获悉,为加强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变化与适应监测研究,该所已投建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
 
据研究站站长秦翔研究员介绍,从我国冰川类型分布图来看,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地区冰川是一条典型的极大陆性冰川,是理想的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场地。
 
据介绍,祁连山脉共发育冰川2815条,冰川平均面积0.69平方公里,冰川覆盖度1.46%,雪线高度分布范围为4400~5400米。发源于祁连山西段的疏勒河流域内的冰川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其冰川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占河西内流水系相应总量的44.2%和54.2%,冰川平均面积达0.92平方公里。该流域有祁连山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面积21.9平方公里,长10.1公里。自1956年至1990年,祁连山中段、西段3个主要流域691条冰川的面积共减少了116.2平方公里,冰储量减少了5立方公里,分别占1956年冰川面积和冰储量的10.2%和8.9%。
 
秦翔指出,祁连山区降水、冰川积雪融水、季节冻土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是下游处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的河西地区主要用水来源,同时也是下游各水力发电站的用水来源。随着人口增加和工农业活动加剧,河西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甘肃河西走廊是缺水地区,水源只有祁连山冰川融水,因此,一定要根据水资源状况,搞好科学规划。尤其是生态建设更加重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气温升高为主要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已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冰川处于退缩状态,冰川消融加剧,雪线上升,冰川融水导致的冰湖溃决等冰川自然灾害有加剧趋势。加强祁连山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变化与适应的监测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据介绍,祁连山冰川与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主要是对大气、冰川、冻土、植被、水文等的长期综合定位观测,使其成为进行多圈层,如大气、冰川、冻土、植被等耦合研究与环境变化监测、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综合观测研究站;并重点在冰冻圈现代过程、大气环境过程、冰—气界面和地—气界面过程研究,开展不同海拔高度各类型植被变化与适应及其与环境要素关系研究,应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开展不同自然地带典型地段近代环境变化的动态监测与比较研究;揭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下环境变化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在典型流域开展冻土、积雪水文过程的观测,构建包含冰川变化、积雪消融和冻土冻融过程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探讨寒区流域水循环机理;预测未来祁连山区气候环境变化,评估流域未来冰冻圈变化及对水资源的影响。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