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GDP非“一枝独秀” 新内容“春色满园 ” |
作者:樊立慧 文章来源:安徽市场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8 13:28:1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市场报讯(记者 樊立慧) 已经延续了9届的全国“百强县”评选,却在今年“搁浅”。记者从昨日召开的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我省“十强县”评选也要开始变脸,原先“GDP为王”的标准将加入社会发展、民生工程、节能减排等内容,更加注意环境承载力。 “十强县”排座走过三年 作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极,从2003年开始,安徽县域开始唱出精彩的“小城故事”,到2005年,我省县域GDP增速从2005年开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我省开始了县域经济的排座之旅。 2006年下半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省政府对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综合十强县的考核采用全国百强县的测评指标体系,指标数量由13项增加到36项,考核更加全面。动态十佳县的考核指标数量没有增加,内容进行了调整,换上了人均科教文卫财政性支出增长、万元二三产业增加值用电量下降、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实现年度耕地保护目标等反映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指标。2007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考核指标体系。 省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曹越方告诉记者,连续三年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工作,在全省营造了各县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 不再以GDP论英雄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十强县”、“十佳县”的评选虽然有36个评价指标,但更多地倒向单纯的经济指标。 曾经有媒体就“百姓眼中的强县要素”进行过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的百姓对“强县”政府的期待,包括降低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强化社会治安、大学生就业、健全社会保障、稳定房价、缩小城乡差距、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等等。 在环境和经济产生一定矛盾的今天,唯GDP是从的评选也将加入社会发展、民生工程、节能减排等内容,更加注意环境承载力。“正在起步的安徽县域经济更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不能走牺牲环境换取GDP的道路。”曹越方告诉记者。 新标准有两种方案 据曹越方介绍,修订县域经济考核评价指标还考虑到,我省县域差异较大,采用一个标准进行考核,不利于调动各地发展积极性,不利于各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由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着手研究的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修订意见中,有两种方案备选,按照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将全省61个县(市)按两种方案分为工业主导型、农业主导型和生态主导型3种类型,或工业主导型、农业向工业转变型、农业主导型和生态主导型4种类型。“对各类型县使用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每一类都有近30项的标准,在GDP、财政收入等指标外,进一步增加节能环保、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指标。”曹越方介绍。 目前,新标准已下发到各县(市)发改委会同当地统计部门讨论,明年元月中旬前将形成反馈意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