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黑色”向“绿色”的嬗变 |
作者:郭中 文章来源:中国财经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6 23:21:2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山西财政倾力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纪实(上) 山西是全国的能源大省,也是能耗大省、污染大省。 有关数据表明,2006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为2.95吨标准煤、电耗为 2264.2千瓦时、上规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6.57吨标准煤,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42倍、1.67倍和2.54倍,能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同时,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51.64万吨,烟尘为 112.91万吨,工业粉尘为69.4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3位、第1位和第4位。山西省每平方公里承受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3倍,11个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无一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60%的河流断流而且积满污水,城市地下水仅有六成达标…… “我省是一个以固定资产投资为经济主要拉动力的地区,这几年我省经济快速发展,除了保持较高速度的固定资产投资,煤、焦、铁等能源重工业市场的回升也是重要原因。”山西一位资深经济专家说,“资源型重工业的发展,必然加大环境的压力。” 环保人士坦言,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加以化解,社会危机需要付出巨大政治成本才能平息,而环境危机一旦发生,将会变成长时期内很难逆转的生态灾难。 面对“血色GDP”的尴尬,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充分发挥政府引导、监管、服务职能,综合运用资金、税收、价格等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力度,全方位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了显著成效。 记者了解到,2007年,省财政投入23.6亿元支持全省节能减排,筹措50亿元用于新建项目配套环保设施及城市集中供热、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据权威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2月24日,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累计达3308天,完成全年任务的117.47%;完成了全年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9万吨、化学需氧量1.26万吨的目标任务。 山西经济开始走上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不怕当年减少一些财政收入,不怕面子上不好看。我们要逐渐淘汰落后,腾出发展空间,让更先进的企业、产业和项目去发展。” “山西节能重点在工业,工业节能重点在六大高耗能产业。”山西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负责人说,煤炭、焦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落后产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使山西省万元GDP能耗多年来一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面对严峻的节能减排形势,地方政府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完成‘硬指标’要出‘硬招数’,不动‘真格的’换不来‘蓝天碧水’。”人大代表史和平说,“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经济发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新旧模式的抗衡使问题集中暴露,只有用‘硬约束’‘硬手段’,才能使经济增长模式尽快转变。” “十一五”期间,山西确定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25%,比全国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 面对自加任务的压力,省政府已经制定了全省节能减排工作方案,除支持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外,还有与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5项工程。 一是建筑节能工程,太原将执行新建建筑节能65%的设计标准,对公共建筑进行分户控制、分户计量改造。其他城市新建建筑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全省建立强制性建筑能效标识制度,实施绿色建筑评估认证制度。二是集中供热工程,在设区城市及10万人以上县城,建设以热电联产为主,大型区域锅炉房为辅的集中供热工程;其他县城和人口比较集中的城镇建设高效节能的大型锅炉房代替分散的采暖设施。到2010年,全省供热总面积达到2.6亿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80%以上。三是交通运输节能工程,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推广瓦斯气、M85以上甲醇等清洁燃料,加快“油改气”步伐。四是绿色照明工程。全省推广高效节能的太阳能照明灯等绿色照明产品,采用先进灯具代替能耗较大的传统路灯,对县级以上城市路灯进行节能改造,逐步在农村推广绿色照明。五是农村沼气工程,到2010年全省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12万户,沼气用户总量累计达到130万户。 山西省委、省政府对“十一五”期间完成节能减排的任务指标信心十足。省委书记张宝顺说:“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山西任务很重。‘污染最严重的省份是山西’,这个帽子至今还没有摘下去。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山西将坚决把需要淘汰的落后产能、落后生产能力淘汰掉。将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不怕当年减少一些财政收入,不怕面子上不好看。我们要逐渐淘汰落后,腾出发展空间,让更先进的企业、产业和项目去发展。” 关小是见效最快的节能措施 山西省社科院专家给省政府递交的《山西节能潜力分析报告》中,提出5项节能建议:淘汰3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每年可节能520万吨标煤;淘汰10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每年可减少能耗500万吨标煤;淘汰小水泥2000万元增加值,可置换出4万吨标煤的能源消费;焦炉煤气回收利用率提高5%,可节煤35万吨;煤矿瓦斯综合利用规模提高一倍,可折合标准煤36万吨。 这些建议如果付诸实施,每年可节能1105万吨标煤。 “从山西实际出发,关小是见效最快的节能措施。”省内高层人士表示。目前,省内钢铁、冶金、电力、化工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正在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推进,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抓落实。 “淘汰落后产能,涉及到很多具体矛盾,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还要触动地方利益。”山西省节能工作领导组负责人说,节能降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各方协作。 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财政、经委、发改、环保、土地、质监、安监、工商、物价、电力、银行、纪检、监察等部门共同参与。各部门分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人,建立了有效的分工与协作机制。 省政府提出的要求是:关停淘汰名单公布一个月内,对不按规定按期关停的落后项目,采取“五停”强制措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电力部门负责停电,供水部门负责停水,金融部门负责停贷,铁路部门负责停运,有关部门负责停原材料供应;三个月内,工商、煤炭、安监、国土、环保等部门负责吊销有关证照;纪检监察部门制定了相关的党纪政纪处理的制度、公检法等部门出台了相关的追究刑事责任的制度…… 为了使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有度,山西有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各个行业的淘汰标准,包括证明标准、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坚持标准先行,一把尺子,一视同仁,以标准带动工作的原则,体现依法行政,保证淘汰落后产能的严肃性、强制性、制度性,不因政府换届、领导的更替和市场的变化而出现反复和反弹,很好地推动了各个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 为保证关停任务落实到位,省政府出台了《节能目标责任制评价考核办法》,把资源环境列入对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对高耗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实施了严格的领导干部问责制,明确各市市长为第一责任人,并与各市签订了关停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目标责任书,年底兑现,对不能完成任务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一票否决并进行区域限批。 同时,进一步细化操作方案,落实责任,将每个行业的淘汰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一户关停淘汰企业的具体生产设备,排出了具体的关停时间,层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引入时标网络图,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的计划管理,确保每个市县、每个项目淘汰任务按期完成。 在2007年前四个月的“环保问责风暴”中,山西对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中行动迟缓,效率不高、行政不作为的45名干部进行了公开处理,35人受到了从通报批评到撤职降级的党纪政纪处分。 2006年,省政府对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20台机组予以关闭,对32台机组停产治理,对124台机组实行处罚,有力地推动了电力企业脱硫设施建设。目前,山西已有1300万千瓦装机容量机组完成了脱硫设施建设任务,2005年以前投产的老机组脱硫设施建设开工率达到80%以上。2007年底前关闭50兆瓦及以下常规燃煤机组。 继2007年初山西省政府设立百万元环保重奖后,5月18日,在全省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政府又与太原、运城等九个城市的分管副市长签署了“军令状”——关停197座300立方米以下高炉等一揽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山西省节能降耗领导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1-9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了7.54%,其中煤炭行业下降10.93%,焦化及石油加工行业下降10.56%,电力、热力行业下降4.81%,建材行业下降11.78%,冶金行业下降了13.7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行业增长了0.19%。(本报记者 郭中 通讯员 常国华 常锦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