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气象局发言人:天气预报为何有时不准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24 9:19: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于新文,去年11月上任到现在不到3个月。可是从1984年大学毕业起,就一直在气象战线工作的24年经历来讲,算得上是个“老兵”了。这位“老兵”有着丰富的气象专业经验,对于自己的“新任”同样有着准确的认识和令人信服的表达。
新华网推出的“对话新闻发言人”系列访谈1月23日举行第七场,走进新华网演播室的是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于新文。以下为本次访谈的主要内容:
极端天气下气象部门的应急工作有哪些?
从一月中旬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了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特别是山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甘肃、宁夏的受灾比较严重,陕西、湖北、安徽、湖南和贵州等省还出现了20年以来少见的、持续性的雨雪冰冻天气,这种天气既是我们预料之中,但也是始料不及的。
中国气象局的应急工作比较特殊,它是突发应急事件中一个基础性的工作,为什么强调它是基础呢?因为我们国家的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占到了70%,也就是说很多突发事件是由气象或者气象灾害,比如台风、暴雨、暴风雪等所引发的,它会带来交通、出行,特别是在春运的特殊时期,会造成人员在机场、交通要道上的滞留,同时也会给人民生活的其他方面带来很大的不便。
气象部门的应急工作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是要做好监测。天气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所以必须要做好监测。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监测水平都比较高,全国有两万三千多个气象监测点(观测站),有180多部天气雷达,还有三颗国家自行研制的气象卫星可以对天气进行全方位的检测;
其次,是要提高预测和预报水平。预测预报的水平要进一步实现定点、定量和精细化,进一步满足各行各业老百姓的需要。
再次,是获得准确结果后要第一时间发布出去,把信息最快地传送给党和政府、决策部门以及生产部门,现在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如何把它传到老百姓的眼中、耳中,使老百姓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这个信息。
最后,就是要加强灾害的应急联动。实际上一月中旬以来的这次冰雪天气虽然比较严重,但是通过气象和交通等一系列部门的联动,我们整个的应急工作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做到了有备无患,做到很好地处置事态的发展。
作为应急工作气象部门在这方面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何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
我国现在的防灾减灾意识,特别是政府防灾减灾的能力是在不断提高的。但是一些边远地区、弱势群体,包括中小学等社会群体在防灾减灾上的意识还不是太强,这需要长期的、不断的科学普及和各种措施的制定。
比如去年重庆开县(音)雷击造成中小学生的伤亡事件提醒我们要进一步深入防灾减灾的知识。
再比如去年雷击伤亡的人大部分是在农村,他们不具备一些很简单、很必要的避险知识,我们城市的条件相对比较便利。所以中国气象局承担着气象防灾减灾防御的工作,重点就是要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去年我们向42万所中小学赠送防雷画册,包括防灾减灾知识科普书,这些都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作为公共部门应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在这方面今年我们还会做更多工作。比如中国气象局已经准备在全国雷击的重灾区进行中小学防雷设施的示范工程,希望通过这一方式加强薄弱地区、边远地区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措施。今年还将采取一种卫星广播的形式,把防灾减灾的知识和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到山区、偏远地区。卫星广播有特殊功能,而且可以进行自动报警,比如在一些边远山区,接收机也不是很贵,我们希望通过国家的支持能够发给老百姓,以便只要有危险警报马上就可以通知到他们。
天气预报为什么有时候会不准?
从科学规律讲,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准确或者是永远准确。
现在的科技水平,特别是对整个大气,甚至对现在整个气侯系统的了解程度,决定了我们的天气预报不可能完全准确,肯定会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也是我们的科学技术所决定的,包括气象科研水平、对整个大气运动的认知、技术水平、装备水平,还需要有更大的超级计算机,车站还必须要更加精细,同时还需要更多的雷达、更多的卫星来进行探测,当然也还需要更多的国际合作。大气是无国界的,所以需要全球的气象工作者共同努力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中国气象局在这方面也在进一步地努力,特别是按照中央的要求,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千方百计地提高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因为这是一个关键,否则后面搞的什么应急、服务等都无从谈起。在这方面我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我们正在改进自己的天气数值预报模式,我们也在加强相关预报员的素质、能力的提升,我们要评选国家级的预报员,预报员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相当于是一个外科医生,要进行一个会诊,不是简单地计算机出来什么我就进行什么样的预报。
在这些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很多的措施,相信未来我们的预报水平也会进一步的提高。
气候变化将对我国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气侯变化这两年受到我国以及整个世界的高度关注,因为全球化的气侯变暖给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气侯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气侯变化最直接的威胁就是极端气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正在增加,强度也在增强。比如说去年出现了多次的强台风,辽宁等地的暴风雪,重庆、济南包括武汉出现的极端的城市大降水,这些是气侯变暖或者说气侯变化所带来的事件。
其次,据统计近几年来气象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上世纪年均经济损失是1800多亿,到了本世纪已经上升到1900多亿,将近2000亿。
我国对气侯变化的总体策略,就象胡锦涛总书记曾经讲过一句话“气侯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合作和对话共同来应对气侯变化的挑战,因为气侯变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特别是西方的工业化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的长期积累,也是造成目前全球气侯变暖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总体的态度就是牢固树立气侯变化的观念,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现在对应对气侯变化也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比如我们国家现在采取的节能减排的措施,我们加快了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抑制高耗能的产业,建立能源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改善能源结构,发展优质能源,采取节能技术,国家还出台了减缓和应对气侯变化的国家方案。我们国家的态度是积极的,也是按照国际确定的公约进行的。
现在国际上的气侯预测预警的情况如何?我国与国际上的气侯合作情况怎样?
从国际上的气象预报预警情况来看,我国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前列,但是和西方的发达国家还有一些距离,我国气象预报预警的特点,也就是“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道路”,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我们的气象工作是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把服务作为我们的立业之本。所谓“立业之本”就是气象部门作为一个公共部门要把党和政府、社会和老百姓的需要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否则气象工作就没有存在的余地,而且始终把对国家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放在首位,因为我们各级政府扮演的是一个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包括进行防灾减灾的很重要的角色,在这方面不同于其他国家。所以应该说我们的服务水平在全世界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主动服务、主动介入。
二、中国的现代化,也就是说我们气象科技的水平是几十年坚持下来的,也形成了我们的科技优势,这也受到了全世界的赞扬,中国现在虽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们气象的装备、气象的现代化水平在全世界是排在前列的。
三、气象工作的管理体制是垂直管理的,这也更有利于我们对气象工作的统一布局、统一规范、统一行政,使得我们整个的气象工作能够及时地提供服务产品。
四、我国气象工作者很有特点,很多气象台站的职工都是在高山、边远地区、无人区等地长期地坚持工作,就是为了获取完整的气象观测数据,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提倡的。
从以上几个特点来讲,我国气象工作还是很有特色的,我国是一个气象大国,也正在向气象强国迈进。
在08年奥运期间气象服务方面有哪些重点工作?
根据我们的统计和调查分析,在奥运期间有可能出现高温、暴雨、雷电、大风、冰雹和大雾(在北京有可能出现的),从频率上来看,奥运期间大概平均三天会出现一次降雨过程,平均四天会出现一次雷暴天气,出现暴雨和35度以上的高温、大风和冰雹天气的概率在1-2%左右。8月8日的开幕式,按照历史情况来看日平均气温25.6度,降雨概率47%左右,闭幕式大概在24.5度,降水概率在25%。
中国气象局按照奥运工作的总体部署,高度重视奥运期间的气象工作部署:我们提前三年就做好了对奥运气象服务总体运行的预案准备,包括工作方案的准备,我们为备战奥运提供大量的技术储备,围绕奥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高水平的气象服务业为我们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重要体现,特别是体现了科技奥运的重要特色和水平。
现在我们也正根据奥委会的要求制定和完善了奥运气象服务的方案,根据北京市奥运会城市运行纲要制定了气象服务的行动计划,包括奥运会、残奥会的实施方案,包括奥运接力保障上,如何发动全国的力量进行保障。当然,我们也针对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制定了一些其他的措施,比如人工影响天气等方式。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奥运服务团队的建设,从全国抽调精兵强将,把全国最好的预报员调到北京,另外邀请国外优秀的预报专家来共同参与天气预报工作。比如我们先后派这些预报员到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进行交流。
与此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奥运服务的保障系统建设,现在我们在北京及周边地区,包括青岛等奥运协办城市我们的观测系统是最全面,也是最先进的,比如北京周边就有七部雷达,每六分钟就可以得到一次探测资料,我们还有两颗静止卫星每15分钟就可以得到一次探测资料,这些都为奥运提供了保障。
最后我们还结合这两年的奥运前期准备进行了一些练兵,比如说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北京火炬传递,2005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和吉祥物发布,07年火炬接力路线,发布仪式、北京倒计时一周年的庆祝活动,包括“好运北京”赛事,包括奥帆测试赛,都是实战练兵,应该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战演习,目前的状况是非常好的,我们积累了经验、检验了技术、锻炼了队伍,我们也有决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办好2008奥运会的总体部署》以文明、大度、效率、公开和以人为本的要求举全国的气象之力精心做好奥运气象服务,为全国人民、为奥运会的成功开办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