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抗凝冻保民生:贵阳市雪凝灾害见闻录
作者:周芙蓉、张月琳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5 21:20:5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2008年1月20日,黔东南州锦屏县电力职工抢修遭受冰冻灾害的电力设施。新华社发

  今年的大范围雨雪天气从何而来?

  一向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著称的贵州省,今年的大范围雨雪天气从何而来?

  "在我们的年度气象趋势预报显示,2008年是一个偏冷的冬季,这是气象部门通过几十年的资料分析得出的结论。"贵州省气象局局长罗宁说。

  罗宁说,说2008年是一个偏冷冬季,有两个科学依据:一是"拉尼娜"现象,二是今年是太阳活动的低值年,导致今年冬季温度比较低,造成冬季低温阴雨天气。

2008年1月26日,贵州都匀市的两位市民在冰路上挑水。新华社记者 杨楹 摄

  统计分析表明,强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中纬度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可能加强,即冷空气活动频繁,易造成我国北方和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长江以北地区降水偏多。

  李登文分析说,进入冬季后频繁南下的北方冷气团受到云贵高原地形阻挡,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部上空形成了天气学上有名的云贵静止锋,并长期控制贵州,加之来自孟加拉湾暖湿气流源源不断的丰富的水汽输送补充,导致贵州冻雨次数多、持续时间长。

  文继芬分析说,与北方冬季不同,南方空气湿润,只要达到结冰的气温条件,不仅仅是上空降落的雨雪,就是空气中的水汽、雾水,一旦碰着物体,就会很快结冰。贵州今年的冬季,长期持续低温,就造成了这样的大范围灾害性天气。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