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形成若干国家级矿产资源基地雏形
作者:于莘明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5 8:25:3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 记者从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2月23日在京举行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获悉,九年来,我国发现和评价一批大型、超大型后备勘查基地。新发现矿产地800余处,其中大型以上60余处,提交一批新增资源量,形成若干国家级矿产资源基地雏形,对全国矿产勘查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

  据介绍,这批新增资源量中,铜3200万吨、铅锌7800万吨、铁矿石7.6亿吨、钾盐4亿吨、磷矿石8.5亿吨,形成若干国家级矿产资源基地雏形,有力拉动商业性矿产勘查。新疆罗布泊钾盐新探获资源量7000万吨,总资源量达到3.5亿吨,成为我国重要的钾盐生产基地。西藏驱龙铜矿探获资源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铜矿床。长江中下游、晋冀、辽吉等重要成矿区带发现多处隐伏富铁矿,有些挖出的几乎就是铁柱子,显示深部找矿潜力巨大。沿扬子陆块周缘发现一系列沉积改造的“扬子型”铅锌矿,开辟了新的找矿领域。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说,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找矿难度日益增大。实践证明,要实现地质找矿重大发现,必须坚持调查与研究相结合,以认识上的突破和技术进步为前提;推进地质调查事业,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