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汉江“大污染”调查:究竟是谁惹的祸
作者:魏梦佳、皮曙初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2/29 9:25:3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2008年2月27日,环保工作人员在观察东荆河湖北监利县新沟镇段河水水样。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保群众饮水安全

  2006年,由于上游一企业非法偷排,整个汉江水体污染严重,使汉江身受重创。难道此次汉江水体变化又是企业排污所致?以最严重的污染事件来作应急预案,以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第一要务!26日上午,在接到环保部门报告后,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专家赶赴现场,核实情况,并责令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湖北省环保局、潜江、监利两地政府及公安、水利等相关部门立即开展行动,国家环保总局也派有关人员指挥调查,一场保卫汉江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战斗打响了。

  湖北省环保局迅速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调查处置方案,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召集近50名从事污染研究的专家对污染河流进行指导,周密布置监测点位,迅速开展汉江及东荆河沿线水质监测,实施每小时取样监测报告;组织四个调查组分别赶赴监利、潜江、天门、荆门联合当地政府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组织力量迅速排查污染情况,查找并分析污染原因。

  连日来,湖北省环保局会同事发地点对当地所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区域实行了拉网式排查,同时对汉江沿线企业及一些散居村落连夜进行暗访排查,目前尚未发现严重的工业污染迹象。

  发现水体变化后,潜江、监利两地也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关闭两地境内几条用水河流的水闸。据潜江市环保局局长张新全介绍,26日下午,经省政府协调,水利部门采取从长湖开闸放水的方式对东荆河进行补水,补水量为每秒100立方米,加快东荆河的水体交换,以对潜江渔洋、监利新沟等地自来水取水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稀释。补充的新水已于27凌晨1时经东荆河段抵达监利新沟镇。作为预防性措施,省环保局还协调省水利厅争取从丹江口水库增加下泄流量,加大汉江流量和流速,消除汉江硅藻的形成条件。

  同时,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共同努力、密切合作,通过动员群众改用井水,组织消防车运送新水,以及增加商品纯净水等多种方式,保障了监利县新沟镇、潜江市渔洋镇等受影响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社会生活秩序正常。

  27日,记者沿东荆河从潜江市到监利县一些自来水取水点看到,河水流量已经变大,水体颜色变淡。监利新沟镇一些居民也告诉记者,前两天河水颜色很深很红,现在已经淡了很多。

  灾害天气下环保研究亟待加强

  26日,湖北省环保局召集有关专家对水体变化会商分析。27日凌晨,通过取样检测和分析,专家最终认定,汉江流域部分河段水体颜色异常源于该区域近期气温迅速回升,汉江以及东荆河段水量减少,流速缓慢,加之营养本底值偏高,小环藻为主的硅藻过量繁殖导致水体色度变化,使局部河段呈现轻微硅藻水华现象。

  湖北省环保局副局长何诗标27日对记者介绍说,经检测,相关河流的水样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标,没有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河水变色原因是水中小环藻暴发。小环藻是硅藻的一种,与蓝藻、绿藻不同,除颜色为褐红色、略有腥味外,没有毒性,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河水中小环藻的比例超过每升10的七次方个就可能暴发水华,而检测结果显示潜江、监利部分河流小环藻比例已达到每升10的八次方个。

  专家分析认为,导致小环藻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前段时间遭遇特大雪灾,一些河流长期处于滞留、断流的状态,河水水位下降,流速较缓;近期冰雪融化后,气温骤然升高,导致部分水生生物残骸经高温发酵后腐烂变质,使水质营养处于超饱和状态,再加上近年来汉江水质变差,致使藻类在滞水区大量繁殖。而小环藻繁殖的基本要素就是浅水、气温水温高、水流流速缓慢、阳光照射,因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起因自然灾害引起的小环藻暴发事件,因其本身无毒,不会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吴丹告诉记者,自2000年以来,汉江中硅藻发生频率逐渐加大。她认为,此次水质状况出现异常是在温度、水流流速等多种因素下形成的,也跟近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汉江水体污染不无关系。

  东荆河、兴隆河、田关河是潜江、监利等地的主要灌溉和饮用水源。潜江市熊口镇自来水厂厂长焦国龙介绍说,仅从兴隆河流出的东干渠就为沿线30多万人提供饮水水源,熊口自来水厂供应熊口镇1万多人的用水,近年来这里已多次受到污染,2006的一次迫使水厂停止供水达一个星期。

  至27日上午9时,受影响而停止供水或改用地下水应急水源供水的潜江市5个自来水厂全部恢复正常供水,下午5时许,自24日以来一直关闭的监利县新沟镇自来水厂也恢复供水,居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何诗标介绍说,下一步,湖北省环保局将一方面进一步采取善后处理措施,枯水季节继续从长湖、丹江口水库引水,加强河水水体对换;另一方面继续对发生灾害的地区进行严密监测和排查,同时对全省饮用水源地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查,严防污染事件的发生。

  此外,他认为,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还亟待加强对异常灾害天气以后环境变化的研究和防范,特别是对今年严重冰雪灾害天气过后水体保护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各环保等部门相关人员也要加强相应的知识普及,以应对自然灾害或异常气候下的环境保护。(记者 魏梦佳、皮曙初 )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