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如何破解清洁能源汽车困局 |
作者:张玉玲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1 9:30:0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记者: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一些城市清洁能源汽车的运营出现不同程度的困境,您作为研究清洁替代燃料汽车推广应用的专家,能否结合你们承担的国家863项目研究的情况谈谈这个问题? 赵细康:十余年来,我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广清洁替代燃料汽车,为减少污染排放所做出的贡献是显著的,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比如,广州市经过不懈努力,公交和出租车系统在全国率先基本完成LPG(液化石油气)改造,公交车彻底告别了“黑尾巴”现象,尾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广州成为全球LPG公交车保有量最多的城市。 虽然LPG汽车环保性较好,技术也比较成熟(在国外已有近80年的发展历史),但不可否认的是,从一种燃料系统转换为另一种燃料系统是会遇到许多困难的。出于成本的考虑,我国早期推广的多数是改装的国产双燃料LPG汽车,所以普遍存在着动力性能相对不足、故障率较高等问题。此外,加气站不足、配件和维修服务网络跟不上等问题也比较突出。更为重要的是,国外普遍征收了汽车燃料税,对清洁能源实行了税收优惠,使得LPG、CNG(压缩天然气)等燃料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而国内清洁燃料与柴油、汽油等的价差不大,缺乏竞争力。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极大地影响了人们采用清洁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增加了推广难度。广州推广LPG汽车比较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了上述关键瓶颈。例如,通过技术攻关来降低气耗以及提高国产化水平、采用单燃料LPG汽车、完善LPG供应网络、实行燃料财政补贴等。目前,广州的LPG出租汽车具有一定价格优势,与使用燃油的汽车相比,每月可以节约1000多元,受到司机们的普遍认同,推广效果比较好。但是,由于柴油价格更低,广州的LPG公交车仍然是亏损的,如果过分降低气耗,由于气体燃料的燃烧特性,控制NOx排放与降低气耗则不能两全,会影响部分环保效果。 记者:在西部的重庆、四川等地,CNG汽车发展比较顺利,主要原因是什么? 赵细康:从国外清洁汽车的应用看,LPG和CNG汽车是目前最为普及的两类清洁汽车。事实上,CNG汽车与LPG汽车具有类似的不足与优势,但天然气在中国西部的藏量极为丰富,开采成本也低,其价格优势非常显著,甚至比传统燃料还具有竞争力。而沿海地区CNG汽车的燃料价格则要比西部地区高出1倍以上,因此推广起来难度很大。 记者:在推广清洁汽车过程中,目前政府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 赵细康:从前面谈到的情况看,目前政府应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实施燃料税,并对清洁燃料实行税收优惠。因为价格是决定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二,加快推进加气站网络的建设,解决加气难的问题;第三,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推进“降气耗、降机障及零配件国产化”工作。 记者:目前,珠三角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尚无统一规划,以至于广州的出租车不能承担到珠三角的长途业务,这也是清洁能源车发展遇到的一个困难,你认为应如何应对? 赵细康:从广州到深圳只有100多公里,整个珠三角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大都市群,人流和物流的交换极为频繁。由于珠三角属能源外购区,无论是LPG,还是CNG,都不具有价格上的优势。选用哪一种清洁能源汽车,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目前,广州的公交和出租汽车已经成功地使用了LPG,而临近的香港,出租车和小巴使用LPG也有接近10年的时间,市场稳定,技术先进,管理成熟。珠三角内一些城市目前也正在进行清洁汽车的规划或试点,但却缺乏统一规划,如果在一个区域内同时推行多种清洁替代能源,“各自为政”的结果将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假如在清洁替代能源的发展问题上各城市“画地为牢”,许多现实性的问题将无法解决。由于交通能源的补给网络投资巨大,单一区域内如果同时发展多种车用清洁替代能源,意味着需要同时建立多套能源补给网络,这将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基础性投资,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闲置,也有悖于珠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方向。 对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燃油和燃气都是需求量极大的能源,且需要依靠省外调入或从国外进口。正因为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区域内的资源共享、整合显得尤为必要。所以,珠三角清洁替代燃料汽车的发展,应该从效率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资源共享、区域整合发展战略。在这个关键节点,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做好珠三角交通能源的选择和接轨问题,避免走弯路,避免重复投资,从而避免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应当指出的是,从能源安全性角度看,珠三角不会也不应当只有一种能源,应当实行能源多元化的战略。但是,能源多元化并不等于市场分割,市场具有多种层次,应当建立多层次的清洁能源市场体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