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告别"单打独斗" 我国专家携手研究全球环境变化 |
作者:张景勇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8/31 10:16:2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记者张景勇)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30日在北京成立,这个委员会旨在组织和协调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全球环境变化和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共有委员69名,涵盖了16个国家部委局及其下属的16个研究所、12所高等院校以及2个非政府组织,委员中包括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担任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鸿烈担任顾问委员会主席。 记者从成立大会上了解到,我国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现在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研究队伍,但当前研究队伍仍以自然科学家为主,人文领域的专家介入较少,而且自然与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交流不够,存在脱节现象,这与国际相关研究存在很大差距。 孙鸿烈说,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加剧了环境资源对我国的压力,使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面临比以往更复杂的外部约束。这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加入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研究的国际网络,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国家利益。 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的成立则会逐步改变这一现象,委员会将代表我国参加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的有关活动,推动并协调国内各有关单位开展相应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为国家的资源和环境管理、生态建设、环境外交以及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知识储备和科学咨询服务,参与有关部门委托的国内重大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论证,促进社会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1990年成立的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是一个跨学科、非政府的国际科学计划,旨在促进和共同协调研究,目前全球共有68个国家加入了此计划。美国、德国、印度等20多个国家已分别组建了与此计划相对应的国家委员会,组织学术交流、人员互访和信息共享。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