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节能减排:国家电网靠什么? |
作者:瞿剑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4/1 8:43:49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在国家电网公司雄心勃勃的“十一五”节能减排总体目标中,线损率比2005年降低0.3%,是一个核心目标。 不要小看了这区区0.3个百分点———它意味着到2010年,国家电网经营区域内一年就可减少70亿度电的线路损耗,约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全年的用电量。 这或可从一个侧面看出,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作为经营区域包括26个省份、覆盖国土面积88%、供电服务人口超过10亿的国内输配电主运营商,国网公司省一点、降一点,有着多么大的累计效应。 那么,国网公司凭靠哪些技术手段来确保这一颇具挑战性的目标实现? “一特三大”:提升整体效率的治本之策 “一特三大”战略,就是国网公司正在大力实施的“特高压电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基地的开发和外送”,这是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的坚强国家电网,着力提高电网大范围、大规模、高效率优化配置资源的能力,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的治本之策。 同现有500千伏主电网相比,特高压输电在提高输送容量、减少输电损耗、节约线路走廊、节省工程投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现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2007年底国网公司四川—上海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主设备合同签字仪式上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很好的注脚: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未来如果继续沿用50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作为主网架,那么京、沪郊区势必成为“蜘蛛网”。 专家介绍,1000千伏交流线路自然输送功率是500千伏线路的4到5倍,正负800千伏直流线路输电能力是正负500千伏直流线路的两倍多;特高压交流线路在输送相同功率的情况下,可将送电距离延长3倍,而损耗只有500千伏线路的25%至40%;输送同样功率,采用1000千伏线路输电比采用500千伏线路,可节省60%的土地资源。 如今,分别于2006年11月、2007年5月开工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四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正在按计划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中国电网即将迎来“特高压时代”。 国网公司规划,到2020年,特高压电网输送规模超过2.6亿千瓦,可减少发电装机约2500万千瓦,每年减少东部地区煤炭和铁路运输量4.8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约13.7亿吨、二氧化硫约1075万吨、氮氧化物约140万吨。 技术改造:“电网大提速”提高输送能力 在新建特高压工程的同时,国网公司还有另一条“硬腿”,即对现有电网实施以提高电网输送能力为主的技术改造,也就是俗称的“电网大提速”。 国网公司“十一五”电网技术改造总体目标是“三高一低”: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提高设备健康水平,降低供电能耗,实现国家电网的和谐发展。 其中,在提高电网输送能力方面,努力消除电网送、受电瓶颈,力争到2010年,现有电网输送能力基本达到设计指标,配电系统输送能力提高到设备额定水平;新建输变电工程投产后即达到项目稳定可靠的设计输送能力。通过继续实施提高输送能力工程,到2010年末,国家电网输送能力达到同等负荷密度、同等输电距离电网的国际先进水平。 2007年,已实施技术改造项目7978项,完成15项220千伏及以上电磁环网解环工程。实施第三、四期提高输送能力工程,增加输送容量3424万千瓦,累计1.2亿千瓦,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大大提高。 2008年2月,我国第一套电网安全可视化及节能发电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在国网公司旗下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投入应用。以京津唐电网一年发电量1800亿千瓦时估算,通过华北电网安全经济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实施节能调度,一年可节约标准煤近45万吨。 电网调度:组合拳推动“上大压小” 小火电功率小、能耗高、排放废气多,一直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据推算,10万千瓦以下机组,发电煤耗近500克/千瓦时,而大机组煤耗仅300克/千瓦时。以往,我国采用机组平均分配发电指标的方法,小火电厂挤占大机组的发电指标,使大容量、低消耗、少排放的大机组作用无法正常发挥。 “上大压小”,就是优先调度大机组发电,推动小火电机组关停。但不少小火电对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有的甚至仍是利税大户。关停牵涉到地方利益和社会稳定。 怎样才能兼顾各发电企业利益,既不减少发电量,又将能耗降到最低? 河南省电力公司打出组合拳,在推动“上大压小”的同时,通过搭建电力交易平台,开展发电量计划指标交易,引导小机组将发电指标有偿转让给大机组,引导小机组退出市场,实现节能减排、多方共赢。 2007年1月,在巨大的爆破声中,安阳发电厂两台10万千瓦机组爆破拆除。这是我国关停的小机组中单机容量最大的,也是国网公司通过电网节能调度,推动节能减排的例证之一。 2007年,国网公司“上大压小”项目开工建设配套电网线路937公里、变电容量1154万千伏安。同时实施环保节能调度,对不同能耗、排污的发电机组安排差别电量计划,推动小火电机组关停1000万千瓦年度目标提前实现。相当于全年节约原煤1450万吨,可发电300亿度,等于重庆或天津一年的用电量。 需求侧管理:绿色之手推进增效节能 需求侧管理,即在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对电力需求方的用电行为进行适度管理,推动电能的科学、高效使用。错峰、避峰就是最常见的需求侧管理手段。 为了减少电能损失,2007年6到8月电网“迎峰度夏”期间,国网公司系统累计日最大错峰784万千瓦,避峰1341万千瓦,负荷控制500万千瓦;累计拉限电同比减少17.9万条次,拉限电损失电量同比减少78亿千瓦时。如今,国家电网通过加强需求侧管理,年均转移高峰负荷2000万千瓦,相当于减少发电装机2500万千瓦。 能效电厂是一个虚拟概念,不涉及电厂修建的一系列环节,但却通过提高终端用电效率和优化用电方式来省电,好比新建了电厂。江苏省电力公司2006年率先实施能效电厂计划,协同政府引导用电大户节能。通过改造旧设备、新上高能效设备,提高了生产系统的能效,仅去年就节电6亿多千瓦时,折合节约标煤约2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800吨。 此外,国网公司需求侧管理亮点多多,如电力蓄能技术、绿色照明技术、高效电动机和变频调速技术、采用高效节能家电等。去年全年,国网公司共建设12个电力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节约电量43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53.5万吨。 总观2007年国网公司节能减排“成绩单”,成绩殊为可观:节约标准煤1281.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671.6万吨、二氧化硫28.7万吨。 其中,线损率下降0.11个百分点,节约标准煤82.1万吨;提高水能利用率,节水增发电量110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392.7万吨;开展“以大代小”发电权交易,累计交易电量536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616万吨;国网管理机组供电煤耗下降1.1克/千瓦时,节约标准煤8.9万吨;推进生物质能发电,上网电量约8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28.6万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