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动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8 11:19:2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酝酿已久的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淇澳基地5月6日正式动工,这是中国首个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
 
该基地集管理指挥、科研、救护于一身,建成后一次可对4只白海豚实施救护,从而有效遏制珠江口流域中华白海豚锐减的局面。
 
据《南方日报》报道,中华白海豚保护基地选址珠海市淇澳岛东澳湾,占地8675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办公楼、综合楼以及白海豚救护中心三部分组成,集科研、救护、生态旅游等为一体,外围配套建设景观步行道和具有观光性质的码头。
 
在结构功能上,救护中心设计更别具匠心,采用了高性能环保材料和安全性构造,室内恒温恒湿,符合白海豚生活习性。
 
救护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包括暂养池、恢复池和救护池三部分(不具备表演池),今后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管理局接收到的病豚可在此集中养护。
 
据管理局高级工程师介绍,水池深度的确定参考了美国等国家的经验。海豚习惯水深为4米,中心水池除救护池为方便操作定深2米外,其他两个水池均为深度4.5米,面积为78平方米和210平方米的大池。
 
为保证水质安全,救护中心用水将统一取用离东澳湾海岸线150米开外的海水,经特殊净化,酸碱度、大肠杆菌数等10多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才能排入水池。
 
中华白海豚于1988年被中国政府确定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也是被国际贸易公约列入世界级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珍稀哺乳动物。
 
珠江口珠海及周边海域是中国中华白海豚最大的群体栖息地,目前国内中华白海豚总数约2000头,其中珠江口水域有1000头—1400头,但受浅海围垦、水下爆破、水质污染等影响,其数量在急剧减少。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