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作者:陈佳贵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14 9:59:2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经济学部主任 陈佳贵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一些资源与环境制约问题,其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能源资源不足;二是环境污染;三是生态退化;四是气候变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一系列国情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资源量低。人口国情是首要国情。任何一个总量庞大的资源,为众多人口所分都将变为人均份额很小的资源。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国土辽阔、地大物博而自豪,但我们的国土近多半是生产能力较低或无法利用的高原、荒漠和戈壁,而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宜人居住的国土仅三成有余。

  第二,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现代化进程的攻坚阶段,工业化正处于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重化工时期,城市化处于快速推进的中期阶段。每年数以千万计的人口涌入城市,带来居住、交通和基础设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增量需求,并拉动冶金、化工、建材、电力和能源等重化工业的发展。而这些行业,自然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较严重,如果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将会产生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第三,财政经济实力有限,环保投入强度不足。目前,我国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占GDP比例1%左右,环保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一些环保设备上马后开工率不足,垃圾综合利用率仍较低等。

  第四,经济发展模式粗放,技术创新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冶金、化工、建材、电力和能源等重化工行业的单位产值能耗较高。这一方面说明这些主要耗能部门节能潜力较大;另一方面说明节能技术较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第五,环保观念意识有待强化,环保体制机制亟需转变。多年来各地出于发展的迫切性,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现象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扭转。尽管人们渴望蓝天白云、青山绿木、碧水甘泉,但对破坏环境的经济行为还是予以宽容。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树立生态文明观,“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为此,需要开展以下研究工作:

  一要积极开展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探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基本规律。重点在产业生态学、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二要积极开展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要为进一步完善资源环境立法工作、建立责任制和问责制等,提供理论支撑。

  三要积极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加强社会科学工作者与自然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科学工作者的通力合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多学科领域研究人员的密切合作,共同探讨,才能找出解决的良策。

  四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全球视角研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问题。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话题,要不断扩大对外学术交流,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与国际社会达成广泛共识,共同探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方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