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人人都是绿色奥运志愿者
作者:张俊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21 16:43: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5月18日清晨5点半,北京正从一夜的沉睡中苏醒。在颐和园八方亭的周边,习惯早起的雨燕已在亭内外快乐地穿梭飞翔,数十名志愿者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聚集到了这里。
  这些志愿者中,有的是北京观鸟会的会员,有的是自然之友的会员,他们同时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志愿者。他们中既有银发老人、二三十岁的青年,也有10来岁甚至七八岁的孩子。
  他们张开网在八方亭边捕捉雨燕,为它们丈量翅长、尾长,称体重,戴上有编号的脚环,记录各种信息,然后又将它们放飞。
  不少好奇的游客和市民围住志愿者询问:“这是什么动物?它们和普通的燕子有什么区别?你们在干什么?会伤害到它们吗……”
  志愿者一一解答:“这是雨燕,也是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雨燕与普通燕子亲缘关系很远,就像猫和狗一样。我们做的工作叫环志,相当于给它戴上鸟的身份证,了解它的生活状态、习惯、迁徙路线等……”

  绿色奥运是大事,但需要每个人从小事做起
  2007年7月,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UNV)合作建立了“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促进中国志愿服务发展合作项目”。
  这一项目的实施期为3年,主要内容为开展培训项目协助实施北京奥运会骨干志愿者的培训、支持北京奥运志愿者成果转化工作等,开展环保项目、支持绿色奥运理念的推广也是其核心内容。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们在北京组织开展了许多提高市民环境意识的活动,如提倡绿色出行、节约能源和垃圾回收等,并在多所学校开展了推行环保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保护雨燕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联合国等相关机构做保护雨燕等活动,是否是“大题小做”?联合国奥运会志愿者项目协调官员戴德乐说:“环保是大事,但是要从小事做起,例如:节约一度电,省下一滴水,少开一天车,多种一棵树。绿色奥运是大事,也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开始,从身边做起,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留下一片蓝天,珍惜一波碧水,保护一块绿地。”
  戴德乐说,联合国认为绿色奥运志愿者是非常好的项目,它第一次将环保志愿者与奥运结合起来。无论对志愿精神还是环保来说,奥运会都是一个机会。以前中国有雷锋,但那是单个人在做。志愿服务是有组织体系的,它更完善。奥运会是特别好的机会,我们用它来推动会起到更大、更好的效果。联合国认为介入其中,对中国环保和志愿服务的推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据了解,前不久,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伦敦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时,对绿色奥运志愿者和“人人都是绿色奥运志愿者”的理念和实践非常感兴趣,表示要从中国学习这一理念和做法。

  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你
  “绿色奥运志愿者是完全开放的。没有选拔,只要参与就好。”联合国奥运会志愿者项目新闻官员刘辉说:“我们的口号是‘人人都是绿色奥运志愿者’。环保人人可为,我们希望辐射到更多的人群,进行长期的理念和环保知识的普及。”
  在颐和园的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大二学生刘天天,她正忙于给雨燕做环志。1997年,当刘天天还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时,父母带着她参加了观鸟活动,此后她陆续参加了一些环保活动。
  刘天天说:“我现在是一名生物专业的大学生,这与我小时候参加这类活动关系非常大。志愿者不是考虑后才做的,而是应该去做的。”当记者问她是否能够从做志愿工作中感受乐趣时,刘天天非常肯定地说:“可以,绝对可以。”
  一名10岁左右小姑娘放飞雨燕的镜头吸引了记者。她叫刘紫薇,是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四年级学生,在妈妈的带领下来参加活动。她说:“我放飞了3只雨燕,这种感觉挺特别的。”记者问:“你知道什么是绿色奥运,什么是志愿者吗?”她说:“我知道奥运微笑圈,绿色的圈就代表绿色奥运。志愿者可以保护小动物什么的,我能保护它、了解它,还能和同学一起宣传这些知识。”
  刘紫薇的妈妈乌女士是一名大学英语老师,前不久刚参加过保护雨燕的讲座和培训。她说,有一些活动有一定的连续性,又有一定的科学性,能和孩子一起参与特别好。她说,刘紫薇的学校有不少古建筑和雨燕,所以接下来准备去女儿的学校举办一个以保护雨燕为主题的讲座。
  北京市十一中的唐老师是生物老师,她带着两名高二的学生和一名学生家长一块过来参加活动。她说:“早上4点半就出发打车过来了。”
  “志愿者就是依靠自己的能力为他人提供服务,而且是不图报酬的。”你很难相信,这番关于志愿者的定义,出自一个14岁少年之口,他就是绿色奥运志愿者赵度。赵度曾经给北京市环保局局长写信《我要当合格的环保局长》,发出了保护雨燕的倡议,参与了多项推广环保志愿精神的活动。
  谈到未来的志向时,赵度说,我以后从事的应该是跟环境有关的事业。不是有专门处理医疗垃圾的工厂,有将废旧塑料加工成工业原料,提高它们利用率的技术吗?我都很感兴趣。
  看来,志愿服务,很多人开始可能是因为兴趣而参加,但坚持下来,则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影响能从一次赛会,延伸到一座城市乃至社会和国家
  今年已67岁高龄的高武退休前是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同时是联合国志愿服务合作项目办公室的科学顾问,多次作为志愿者参与志愿者的培训等活动。5月18日,他也参与和指导了在颐和园的志愿者活动。
  他对记者说:“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是多方面的,那些做场馆服务的是志愿者,我们也是志愿者。以前我们国家跟国外不一样,做鸟类调查和研究的都是专业人员,现在跟国外一样了,有了大量社会人员和志愿者的参与,这是好事情。”
  谈起这些年中国环保志愿者的发展,高武说:“虽然关注的人多了,但参与的人并不十分多,特别是参与度有限。我们想做一些环境教育培训时发现,还是以原来的基本群众居多。”
  据了解,中国的志愿服务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公民参与程度只有3%,与发达国家30%~40%的参与水平相距甚远。进一步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多的社会认知与认可,还需要更高的志愿者管理水平和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
  戴德乐说:“参与志愿活动的人数没有问题,不缺人,人员的素质也没有问题,能满足志愿者活动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管理好,是志愿者系统化、专业化模式的问题。”
  现在距北京奥运会开幕只有不到80天的时间,距闭幕也不到100天了,绿色奥运志愿者在奥运会后何去何从,志愿者的工作又该如何延续下去呢?
  戴德乐说,我们项目的合约签了3年,在北京奥运会后还有一大半的时间。我们就是希望不仅为绿色奥运服务,也能在奥运会后,总结和积累更多的经验,将成果用书、材料等固化的形式向全国、向社区推广,促进环保风气的形成,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在中国的持续发展。我们希望,它的影响能从一次赛会,延伸到一座城市乃至社会和国家。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