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防疫:另一场战争
作者:韩义雷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5/30 9:52:3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一个被困的男人。一座被困的孤城。

  张灵麟像鱼一样,穿梭在汶川的各个角落。他的声音早已嘶哑。

  从地震开始,他不停在走,也不停在喊:“不要喝生水。”

  奔在汶川县城街头,满眼惊慌失措的人,用手扒着半身被掩埋在水泥块中的遗体,他的心掏空了似的,一下子被刀戳成了筛子。理智却告诉他,扒人可以,但对他不是最主要的。

  “体力不行,也许还会添乱。”张灵麟咬了咬嘴唇,突然间红了眼圈,“我要保证这里不发生大规模的疫情。”

  作为四川省疾控中心的主任医师,在汶川被困的最初日子,张灵麟是这里疾控方面最大的专家。

  5月12日13时,张灵麟一行6人,结束了阿坝州疾病防控督导,从汶川返回成都。14时28分,车至七盘沟心桥村,无边的黄沙,在“鞭炮”似的响声中,铺天盖地而来。稍稍平息,他们发现,路断了,通讯也断了。

  那段时间,传言像瘟疫一样蔓延。有消息说,还有强烈余震;有消息说,汶川周边城市全毁;有消息说,岷江上游峡谷里的山石淤积,聚集的江水随时可能倾泻而下。

  张灵麟连同他的同事们,却像上满发条的机器,没日没夜、没头没脑的救助伤病员。没有药品,找白酒消毒;没有夹板,用木条代替;没有担架,便拆下门板。

  当时,汶川的救灾药物还没运到,只靠县疾控中心储备的少量药品消毒。张灵麟针扎一般清醒了,他告诉自己,防疫甚至比救命更重要。

  夜幕,死样的沉寂。饥渴的村民,发疯似的冲向路边的卡车,拆下水箱,“贪婪”的喝起来。那一刻,他们全然不觉是否还有伤口,是否还有疼痛,也不考虑是否安全。

  这刺激了张灵麟。5月13日晚,他召集汶川县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没有和上级取得联系之前,防疫要按我说的做!”

  来不及寒暄,来不及客套,偶有争论,更多的是铅笔画过纸面的“沙沙”声。在这个冷雨之夜,张灵麟等用最通俗的方式,拟出了《灾后防病注意事项》。

  “只能手抄!”几个人凑在一起,小声嘀咕几句,随即散开,开始抄写防病手册———不饮生水,水必须煮沸后才饮用;不吃不洁食物和腐烂食物,吃熟食不吃生食……尽管只有7条,却为慌乱中的人们找出了自救的路。

  张灵麟不会想到,在距汶川百公里外的绵阳,侯再金也正在进行着同样的工作。

  5月16日晚,上万名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聚居在九洲体育馆,且人数不断增加。体育馆外,帐篷连成海。

  “我们每隔一小时消毒一次。垃圾有环卫工人清理。”侯再金说。

  今年1月,侯再金离开了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的位子,到有7000多名学生的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当了校长。对此,他并不隐瞒,“为了前途”。

  地震来了,学校放假了,侯再金却回来了,成了绵阳市的防疫组组长。

  见到侯再金,在5.4级的余震之时。他夹着笔记本,眉头紧锁着。

  “组长,我们刚刚出动了卫生监督员468人,对1016个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检查,销毁变质食品200公斤。”

  “侯主任,已有57支援绵防疫队伍抵达北川、平武、安县、江油开展消杀和防疫。”

  来来往往的人,不断向侯再金汇报各种信息。一边听着,一边盯着手中的防疫报告,余震于他早已稀松平常。

  低头,稍有沉思,侯再金说,“一个是水污染问题,如果上游遗体处理不好,可能会威胁到下游的水安全;另一个是灾区百姓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安全的饮用水和粮食,有引发传染性疾病的危险。”

  5月15日,汶川大地震第3天。侯再金组织10支10人小分队开赴北川、安县、平武。

  随即,一份长达14页的《绵阳市地震灾害救灾防病技术方案》紧急下发,既包括饮水卫生,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等影响疫情的次生危机;也对消毒杀虫灭鼠,传染病监测、疫情报告及暴发疫情处理等进行了具体规划。而在这一时间,科技部《卫生防疫与心理救助》手册也送往灾区。

  32年前,唐山大地震,成功阻断了瘟疫发生。如今,四川又将怎样?

  在汶川城外,有片千人的聚集区。张灵麟赶上前去,正准备发送防病手册,却发现他们正在阅读。

  “14日,我们将草拟的‘灾后防病注意事项’交给汶川分管卫生的副县长王蕾,15日汶川已将它作为命令下发了。”张灵麟说,“防疫,是地震之外的另一场战争。”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