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中国把握最后卖“碳”商机
作者:朱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1 10:13:5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全球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达到300亿公吨!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400亿公吨!面对如此惊人的数字和预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作为《京都议定书》中的最大卖家,中国面对的是150亿美元商机。而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中国同样承担着减排责任的重担。

    150亿美元商机

    “当下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场规模600亿美元左右,未来这个市场的规模可达到2000亿至2500亿美元,而中国将占有这个市场1/4的份额,自然成为最大的卖方市场。”中国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牵头人之一、科技部全球环境办公室副主任吕学都告诉记者。发达国家在2012年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从现在到2012年,是我国未来可能履行减排任务前的最后商机。

    近日,美国国际集团宣布,将注资200万美元支持中国新疆和四川的减排项目,用于补偿该公司2006年所排放的31万吨温室气体总量。与以往的碳排放指标买卖不同,此次美国国际集团购买的是两省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指标。

    而国内150亿美元的气候商机也已经被众多国内CDM企业所看好。据记者了解,中国在全球注册的CDM项目已达200余个,大批化工企业从中受益。

    北京济丰兴业投资管理公司是国内第一批尝到CDM“馅饼”滋味的企业,据预测,他们开发的安定填埋场填埋气收集利用项目,在建成后10年内可减排二氧化碳80万吨左右,而这些减排的废气指标将出售给荷兰国际能源系统公司,按照发改委规定的每吨不低于8美元的价格计算,10年的收益就将达到800万美元。

    看着当初梦想中的垃圾填埋场已经变成一座40米高的小山,张奕萌说尽管过程很艰难,但辛苦很值得:“作为国内第一个CDM项目,安定填埋场成为国内企业和国际上进行碳交易的一个成功范例,可以为更多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经历并参与了项目全部过程的北京济丰兴业投资管理公司副总张奕萌告诉记者,从设计到联合国有关部门最终签发核定减排量,他们用了3年。

    中国推进“低碳”试点

    尽管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目前尚不需要承担碳排放责任。但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的“后京都议定书”时代,中国将有可能面对碳排放指标的考验。

    5月2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公布了由其编写的“后京都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国家能力支持项目”的中国报告。报告认为,“在排放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的过程中,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将导致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高的水平。”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排放国,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快会成为全球气候变暖的众矢之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提出,中国企业应提早进行节能减排改造。

    而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内制定相应产业政策的依据。5月27日,国家发改委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共同选定了上海和河北保定作为低碳城市发展项目试点,分别为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和污染比较严重的中小城市代表,在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制造与应用等领域等方面,寻求低碳发展的解决方案,并总结可行模式,在今后陆续向全国推广。

    “6月份,发改委将公布千家重点企业和各省级政府节能减排情况,没有完成任务的省和重点企业限期整改,争取在2007年污染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单位GDP能耗与污染排放总量。”李俊峰说,推行低碳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高度。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