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我国环境污染“欠账”严重 时刻敲响环保警钟
作者:徐旭忠、偶正涛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10 16:46:2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新华网重庆10月10日电(记者徐旭忠、偶正涛)改革开放已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全面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大量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欠账",时刻敲响环境警钟。因此,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高度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是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叶如棠在此间举行的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

    叶如棠介绍说,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GDP增长连续保持在9%左右,人均GDP已达到1000美元。然而,我国经济运行尚未有效摆脱粗放发展模式,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而单位GDP能耗仍是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钢铁、水泥和电解铝三大高能耗重污染行业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近7年来,我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全国不少省份到2010年的非农建设规划用地指标已提前用完。

    与此同时,还清环境污染"欠账"尚需时日,当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明显大于自然界自净能力。近两年,随着加工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加上一些地方"十五小"企业屡禁不止,环境污染出现反弹。一些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令人触目惊心。从全国范围看,水环境仍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需要解决的头号问题。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多年处于较高水平,城市空气污染普遍较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

    叶如棠指出,我国环境污染"欠账"固然有其一定的客观因素,但从主观原因分析,是由于一部分地方领导和企业长期以来发展观念的错位和偏差造成的。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健在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指导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各级政府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国情观、政绩观和法制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追求经济质量。同时,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对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曝光,让生态文明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最终保进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