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专家提醒:防汛压力才刚刚开始 |
作者:洪蔚 文章来源:科学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18 13:51:1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自5月26日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3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6月15日,又迎来了第四次强降雨。南方15个省区出现200毫米以上的降雨,覆盖面积约101.4万平方公里。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毕宝贵博士,将5月底以来强降雨过程总结为“早、强、久”,并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南方的防洪工作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早:江南雨季提前
目前,这场罕见的强降雨已经持续了20多天,大范围地分布在江南、华南一带,从时间上看,华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向北推移的影响,此时迎来强降雨与往年在时间上并无异常,而江南地区受季风影响的强降雨多发生在6月中旬以后,但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却从5月底就开始受强降雨的影响,与正常年份相比,雨季提前了近两周。
强:20天下了北京一年半的雨
从前三次强降雨的雨量统计结果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降雨量超过100毫米,广东中东部沿海地区的降雨量达到了700~800毫米,其中阳江、惠东、普宁、台山都超过了800毫米。降雨量最大的深圳已经达到853毫米。毕宝贵说:“853毫米是什么概念呢?北京一年的降雨量大约是500多毫米。853毫米!相当于在20天里,下了超过北京一年半的雨量。”
成因:与今冬雪灾似曾相识
在分析这场罕见的强降雨的成因时,关注过今冬冰雪灾害的人会发现,它的成因与冰雪灾害极其相似。毕宝贵说,我国南方受季风影响,夏季多雨是正常情形,而今年的季风暴发比之往年多少有些偏早,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都比往年来势凶猛,造成了长江以南的持久角逐。再加上今年的副热带高压带纬度偏高,致使这20多年的降雨在地域分布上偏北,较早地影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
走势:压力刚刚开始
尽管此次强降雨带与今冬雪灾的受灾地区多有重合,而与雪灾区横向分布略有不同的是,此次降雨带呈现出一个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分布的局面。根据气象部门预测,第四次强降雨将于本月19日结束,此后,两广、福建、浙江南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的降雨将有所减弱,强降雨带将北抬全面影响长江流域,降雨带将呈现横向分布的趋势。
对于未来的降雨是否强度更大的问题,毕宝贵认为目前还很难预测,然而,受前四次降雨的影响,受灾地区土壤含水量达到或接近饱和,江河水位也临近或达到警戒水位。土壤含水量饱和,意味着土地对未来降雨的承受能力降低,较小的降雨也有可能造成较大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而江河库湖水位的上涨,则使得较少的降雨量也有可能引发区域性流域洪涝灾害。因此,他表示,抗洪防汛的压力才刚刚开始。
地震灾区,将迎来更大的降雨
目前,汶川地区由于地震的影响,地质环境相对脆弱,前阶段的降雨已经使得部分灾区群众被迫转移。而从目前降雨量看,毕宝贵说:“地震灾区目前的降雨情况并无异常,降雨量在历史同期处于正常水平,而当雨带北抬后,强降雨将进入四川盆地,那时对地震灾区的防洪考验也才真正开始。”
洪水+台风=?
每年7月,我国东南沿海都会受台风影响,台风的影响一直会持续到10月底。今年我国海南地区早在4月就迎来了第一个台风,“比往年提前了两个月”。而当台风登陆我国沿海,是否会助长强降水,使得洪灾更加暴虐呢?毕宝贵分析说,这种情形是相当罕见的。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台风的登陆是会带来降雨,而同时,这种外力“势力”也将打破季风持久控制的雨带相对稳定的局面,结束持久的季风性降雨,因此,台风与洪水并不总是“1+1=2”的结果。然而,意外情况也曾经出现过,当台风影响登陆北上与冷空气结合时,两种降雨势力有可能出现联手的局面。毕宝贵说,这种情形在北方比较少见,而造成的后果却是历史罕见的灾难,其中“75·8”、“63·8”、“96·8”暴雨就是典型的个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