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突破全球化夹缝寻求可持续发展 |
作者:张晶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4 8:32:5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讯(记者张晶)6月6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知识产权出版社、云南财经大学共同举办的“全球化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多位专家围绕“全球分工与价值链”、“全球就业、贫困、失业和国际财富分配”、“比较优势和全球贸易,产业发展战略和在价值链中升级”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随着全球化的进行,世界的贫困与不平等问题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有不断恶化的趋势。”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夹缝中的全球化》的作者卡普林斯基教授在题为《全球化、贫困与不平等:为何同中国有关?》的主题演讲出阐述了上述观点。 他指出,正在高歌猛进的经济全球化,降低甚至消除了大多数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关税壁垒,极大地促进了各国间的进出口贸易,并且在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就业增加、产出增加、价格下降、贸易扩张以及收入增加的正向结果。然而这种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越来越难以逆转的贸易条件恶化、越来越难以消除的大面积贫困。而不容置疑的事实表明,全球贫困的发生和深化,在许多地方、许多情况下,正是经济全球化自身所造成的无法避免的后果。 他认为,只有逆“华盛顿共识”的潮流而上,才能给后发国家带来成功的希望,中国就是这样的成功实例。 对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产业发展,与会专家认为,近年来,中国出口高速增长现象掩盖了中国企业普遍处于价值链低端的不利情况;中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差距在进一步拉大。因此,需要采取有力措施扶持国内企业向价值链上游迈进,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帮助落后地区迎头赶上。 会议强调,现代通行的国际贸易体制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他们通过跨国采购、资本流通隐蔽地控制着贸易利润的转移方向,造成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局面。扭转这种局面的根本在于,发展中国家要团结一致,改变目前单纯主张“全面开放,自由流动”的自由贸易政策。只有通过适当的保护,提升本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才能避免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血”倒挂现象的发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