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九成熊猫性无能生殖力退化 物种延续靠人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6/26 12:07:33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5只灾区大熊猫来广州的消息引起众多市民关注,大熊猫要在广州呆上3年之久,它们将如何繁殖?记者昨天走访一些熊猫饲养专家,发现不少大熊猫繁殖方面的“趣闻”:大熊猫的繁殖生育能力在动物界是出了名的差,超过9成的大熊猫不知道什么是“交配”,只能依赖于人工授精的方式。即使人工授精成功,还未等熊猫发育成熟,熊猫妈妈就会把熊猫崽生下来;更过分的是,刚刚看到熊猫崽的熊猫妈妈会被“BB”吓一跳,别说喂“孩子”了……

   九成大熊猫需要人工授精

    1980年,在卧龙野外保护站里的大熊猫只有8只,如果不研究熊猫繁殖,很难谈得上保护。正因如此,在1981年,国家决定在卧龙成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专门攻克大熊猫的繁殖问题。

   开始研究大熊猫繁殖时,所有技术人员都傻眼了:由于生殖系统退化,100只大熊猫中只有7~8只有配种能力;即使配上种,只有30%~40%的雌性大熊猫能成功受孕;而幼仔成活率不到40%!

   不能自然交配,卧龙的饲养专家们最后只能选择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来为大熊猫家族延续后代,饲养专家们会先取成年、健康的雄性大熊猫的精液放在冷库里保存,然后通过针管注射到雌性大熊猫的阴道里,再通过体外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增加雌性大熊猫的受孕几率。

   大熊猫四岁开始看性爱录像

   为了逐渐恢复和刺激大熊猫的生殖繁育能力,饲养专家们想出了各种方法,“4岁的大熊猫相当于人类16岁的年龄,已经性成熟,为了教它们交配,就要把它们放在一间屋子里,专门放大熊猫交配的录像,”香江野生动物世界助理总经理张德录说,“以便刺激它们对交配的需求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专家们发现,只给大熊猫吃竹子并不能满足它们对营养的需要,动物专家甚至怀疑只吃竹子也是造成大熊猫交配难的原因之一。于是,就联合圣地亚哥动物园研发了一种“高纤维竹子饼干”的食品,此外,考虑到大熊猫也是肉食动物,也会给它们一些肉糜吃。

   除此之外,动物饲养专家们还会把几只平时看着对方不“顺眼”的大熊猫放在一个笼子里,它们就会相互“战斗”起来,卧龙的“医院”就是专门为“战斗”落败受伤的熊猫准备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它们生存的欲望,并锻炼身体。”

   不懂得交配就意味着大熊猫根本不愿做“爸爸”或“妈妈”,即便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强行让其怀孕,雌性大熊猫也相当“抗拒”。很多大熊猫准妈妈都会在熊猫幼仔发育尚不完全的时候把它生下来,如果不进行人工育婴,熊猫崽必死无疑。

   记者曾在卧龙自然保护区看到,幼仔会先在“无菌”、“恒温”的婴儿箱中被养大,发育成熟后再交还给熊猫妈妈让它带,“很多刚刚生下第一胎的熊猫妈妈,初见到幼仔时都会被吓一跳,”张德录说,“好像看到一个怪物一样。”

   经过近20年的研究,卧龙的专家们已经建立了“大熊猫精子库”,解决了配种难题;紧接着进行了“大熊猫体外促性腺激素”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提高育龄雌性大熊猫的受孕率;最后对幼仔难成活的问题,决定进行人工育幼。

 

[1] [2]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