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至2007年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造成澳大利亚干旱、非洲之角和玻利维亚洪涝以及南亚强势冬季风等灾害。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分别使太平洋海水表层温度升高和降低。这两个现象在气象学上堪称一对“坏孩子”,通常交替出现。
据法新社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官员鲁帕·克罗尔说,在今年的后几个月,预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将会减轻。
克罗尔说,“拉尼娜”现象将“从2月的最强势头逐渐减弱”。但他提醒说,其他影响气候的因素仍可能引发极端天气。
拉尼娜与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源于西班牙语的“El NiNo”(意为“小男孩”),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西部海面水温反常升高,进而以大气环流影响全球。厄尔尼诺平均来说每3~5年出现一次,出现后通常持续12~18个月左右。
“拉尼娜”源于西班牙语的“ La NiNa”(意为“小女孩”),在气象学中所表现的特征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又被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水温反常下降的现象。
拉尼娜现象通常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就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小知识
上半年极端天气肆虐
从北美到亚洲到处都是极端天气
缅甸风暴
5月2日早晨,热带风暴“纳尔吉斯”在缅甸伊洛瓦底省的海基岛附近登陆,开始对缅甸进行猛烈袭击。4日,该风暴终于离开缅甸,却留给其满目疮痍。
截至本周二,一名缅甸官员表示,上个月的热带风暴已经造成84000人死亡,与此同时仍有54000人失踪。
美国高温
美国加州本月遭遇罕见热浪侵袭,加州南部地区平均气温连续3天破历史纪录,达38℃以上,至少一名老人在外出时中暑晕倒不治身亡。加州圣何塞和圣迭戈当地时间21日分别录得40℃及41℃的高温,在洛杉矶东边的度假胜地棕榈泉等地,气温更直逼46℃,大批加州民众都拥往海滩以及泳池消暑。加州气象局说,当地通常七八月才出现热浪,但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今年提早侵袭加州南部。
菲律宾台风
同样是在本月,“风神”台风袭击了东南亚国家菲律宾。一艘名为“群星公主”的渡轮20日晚从首都马尼拉出发前往南部城市宿务,21日中午,渡轮在朗布隆省附近海域遭遇台风“风神”带来的巨浪袭击,因引擎发生故障而倾覆,22日早晨沉没。船上700多乘客几乎无人生还。
印度高温
5月4日,印度全国各地持续高温,首都德里地区43摄氏度,下午刮起遮天蔽日的沙尘,空气虽然污浊,却也降低了气温,但紧邻德里的哈雅纳省全日高温46摄氏度。印度全国热死人数增至33人。
德里地区西北方的旁遮普省、昌迪加尔和居民人口1.6亿人的北方省等地,高温也达44摄氏度左右。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