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四川重灾区启动首项国际援助环保项目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6 10:05:06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7月3日笔者从省环保局获悉,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决定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200万美元,为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紧急援助。受国家环境保护部外经办委托,省环保局日前正式启动了“重点灾区典型次生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及对策”和“四川省地震灾害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应急对策”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这是四川地震灾后重建首项快速国际援助环保项目。该项目将对受地震影响地区环境和生态受损的情况进行评定,把生物多样性管理目标并入震区重建过程。 对泥石流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据省环保局外经中心负责人介绍,受国家环境保护部外经办委托,省环保局将负责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的紧急实施,积极联合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汇聚智慧,对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全面、全力、全程地支持和参与灾区灾后重建。本次全球环境基金理事会捐助的资金将用于两个项目,“四川省重点地区典型次生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及对策项目”和“四川省地震灾害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应急对策项目”。目前,两个项目已经正式启动,涉及对我省自然环境、人文生活环境等调研,预计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 据了解,在地震过后,省环保局曾组织专家对“重灾区次生环境污染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然而,随着7-8月雨季的临近,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溃决引起的灾害威胁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启动“四川省重点地区典型次生环境风险识别、评估及对策”项目很有必要、对重点受灾地区有毒有害化学品及危险废物有关的风险和潜在影响进行识别和评估,确保这些风险和潜在影响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处置,减少和避免地震带来的次生污染危险。 拟在震区启动监测系统 环保专家称,在地震区中有着各种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点保护区,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这些保护区为生物提供了广阔的栖息地,是世界上丰富的地方性温带植物以及近50种濒危物种和百余种稀有物种的家园。其中,珍贵的物种包括大熊猫和四川山鸪。专家还表示,由于地震发生在晚春,时逢许多鸟类筑巢、哺乳动物育婴,可能对脊椎类动物的繁育造成一定影响。 据省环保局介绍,本次“四川省地震灾害引发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应急对策”项目的启动,其目标是保护受损的生态系统和与之相连的在震区中受威胁和濒危的物种,缓解地震引起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环保部门及专家组将对受震影响地区环境和生态的受损情况展开评定,在震区将生物多样性管理目标并入震区重建过程,并在受震影响地区启动生态危险信号和监测系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