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
作者:崔大鹏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6 10:36:58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目前,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着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低碳经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说,低碳经济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无庸讳言,低碳经济既是人类社会通过低碳经济国际合作创建和谐世界的一个机遇,也是对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挑战。

  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均GDP由2000美元至4000美元的工业化中期的爬坡阶段,经济高速增长至少还可以持续20~30年,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处于上升状态,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与增量都是惊人的。可以预计,中国环境压力在未来20~30年内将会很大,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趋近世界平均水平,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

  近来,西方舆论对我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非议明显增多,各种调门的中国环境威胁论纷纷出笼。我国携手国际社会致力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也是对中国环境威胁论的回击。

  事实证明,中国不是世界环境的破坏者,而是有着积极贡献的国家。中国总人口占世界20%,能源总自给率超过90%,中国人均石油消费量约为美国的1/15、日本的1/10。中国作为世界的加工厂,为国际市场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消费品,而自己却承担了生产过程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中国近年来也为节能减耗作出了贡献,仅节能灯泡年产达到13亿只,使用率已高于发达国家。中国通过太阳能利用技术,已为3500万栋建筑物提供热水。中国最近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为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和其他新型能源奠定了法律基础。应该说,中国为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无庸讳言,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历诞生的阵痛和“澡盆曲线”的成长路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还任重道远。低碳经济,在短期内可能会对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水平有一定影响,成本会高于《斯特恩报告》估计的GDP的1%。但是,今天的投入会在以后带来更大的收益。

  笔者认为,实施低碳经济,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和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缺一不可,两手都得硬。除了重视减排、适应、技术和资金四大要素以外,还要仔细研究目前发达国家给碳排放定价和建立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工具,科学判断其必要性及利弊,以便通过国际合作,有效推动低碳产品和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达到互利双赢的目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