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义举感动校园
作者:何星辉  文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0/21 16:37:2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来自毕节农村的小女孩杨丽,6岁时就患上了慢性白血病。几年间,为了给她治病,原本就拮据的家更加一贫如洗。去年,懂事的小杨丽和父亲来到省城贵阳,卖报自救,筹集医疗费。贵州民族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群大学生获悉情况后,为小杨丽的坚强所感动,在校园内通过捡垃圾等方式为其筹集医疗费。目前大学生的爱心行动已持续了10来天,为小杨丽筹到了近500元医疗费。

大学校园涌现一群“拾荒者”

10月19日上午12点30分左右,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潘仁书又如往常一样。手提编织袋,头戴小红帽,身披绿色马甲,在校园的过道、楼房等处开始寻觅“目标”。

潘仁书的“目标”其实就是垃圾。

近10天来,在该院校园内,涌现了一群像潘仁书这样的“拾荒者”,他们中有男有女,无一例外都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也是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骨干成员。

每到课余时间,他们总是准时出现在校园内,捡着各种各样的垃圾,然后将之分类贮藏起来。

仅仅一个星期,“拾荒者”队伍由最初的8人发展到50人,“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他们都是自愿加入这个队伍的”。

同时,他们向全校师生发出号召,希望大家将手中的废弃品捐献出来。他们要干什么呢?

“拾荒者”背后的故事

起初,有人讥笑他们是“疯子”,但他们说,如果这算“疯子”,那他们愿意做这样的“疯子”!

原来,大学生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一个苦命小女孩。

这个苦命小女孩叫杨丽,现年12岁,家住毕节市吉场镇永兴乡余庆村。6岁时,家人发现她肚子的左侧起了个拇指般大的“小疙瘩”,在乡诊所打了些消炎针后,“小疙瘩”迅速长大,把小杨丽的肚子撑得像篮球一样,同时,身上的肌肉开始萎缩。

此后,小杨丽的家人带着她四处求医,原本就贫穷的家更是雪上添霜。为了筹钱给小杨丽治病,目不识丁的父亲杨鹏远赴上海、广西等地打工,每挣得一点钱,就赶回家里给小杨丽看病,姐姐初中未毕业也早早辍学打工去了。

几年间,杨鹏远为治好女儿的病,倾家荡产,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还欠下了不少债务。

去年,杨鹏远把女儿带到贵医检查,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医生说,得进行骨髓移植,需要30多万元。“天哪!我去哪找这么多钱啊!”听了医生的话,杨鹏远找了个地方大哭了半天。

“留在贵阳或许希望大些”。抱着这样的想法,杨鹏远在贵阳卖起了报纸。每天一大早懂事的小杨丽也跟着父亲一起上街卖报,她说:“我要卖报挣钱治病,等病治好,我还想上学呢!”

“用我的行动感动你”

民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群热血大学生获悉小杨丽的情况后,被她的坚强所感动。“我们一定要为她做点什么”,10月11日,该协会的潘仁书、罗明、王文忠等大学生志愿者决定用捡垃圾的方式帮小杨丽筹集医疗费,他们认为,用这样的方式一来环保,净化校园卫生,二来可筹钱救人,一举两得。

为扩大影响力,他们统一着装,穿上了印有:“用我的行动感动你”的绿色马甲。

在了解了志愿者捡垃圾背后的故事后,整个校园都感动了,很多寝室集体出动,将搜集到的空瓶子、废报纸送到志愿者手里,很多大学生纷纷加入“拾荒者”队伍,他们说,要让爱见证美丽的青春!还有不少老师、同学慷慨解囊,他们都有一个善良的愿望:希望小杨丽早日得到治疗。

10月16日,大学生志愿者将一周来捡到的垃圾进行汇总、分类:1693个塑料瓶,850个啤酒瓶和180多公斤废纸杂物共卖得481.9元。

当志愿者把481.9元钱交到杨鹏远手里时,这个长期背负着生活重压的中年男子声音哽咽:“太感谢你们了……”,小杨丽也说:“哥哥、姐姐们对我这么好,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你们了。”

如今,爱心行动仍在继续,虽然所筹集到的钱对小杨丽巨额的医疗费来说可谓杯水车薪,但志愿者们热情不减,他们也呼吁社会上能有更多的人向小杨丽伸出援助之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