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生物燃料是石油替代绕不过去的坎
作者:张晶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8/4 8:28:5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不同可再生能源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应用方向。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核能在内的物理态能,能够替代电能和热能。而生物质能是一种化学态能,它不仅能够发电、供热,还能转化为液体燃料和生物基产品。在众多替代能源中,生物燃料是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交通部门汽油和柴油的能源,是能源替代战略的最佳途径。”日前,两院院士石元春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他说:“中国石油需求激增,可开采储量与年生产量之比已降到了11,进口依存度接近50%%,油价高企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石油替代已迫在眉睫,最佳替代途径是生物燃料,而不是风能、太阳能和核能,这是个‘绕不过去的坎’和回避不了的问题。”

  谈到生物燃料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时他说:“发展生物燃料必然会同土地、粮食、环境等敏感问题纠结在一起,很容易引起误读。”2006年,针对美国快速发展玉米乙醇,L·布朗提出:“生物燃料的生产,影响到粮价的上涨,饲料及肉蛋奶的供应不足。世界上还有20亿穷人,他们许多人是靠进口粮食维持生活的,生物燃料的发展将对他们造成威胁。”继之而来的“车人争粮”、“粮食安全”、“人道危机”等的矛头纷纷指向生物燃料,实际指向的是美国的玉米乙醇。但据石院士分析,自2001年以来,美国生产乙醇消耗玉米虽有增长,但美国玉米出口未减反增,且2007/2008年度将创历史新高(7680万吨)。此次世界粮价危机中,自2007年1月到2008年3月,小麦吨价上涨了131%,大米上涨了82%,玉米只上涨了40%。没有数据表明生物燃料是此次粮价危机的“罪魁祸首”。

  美国发展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产品的相关法案中,明确要求以保障国家对食物、饲料和出口需求为前提,并正在向非粮的二代生物燃料方向转移。在美国13.66亿吨生物质原料解决方案中,能源植物所占比例为31%,有机废弃物占30%,作物秸秆占29%,玉米仅占6.4%。包括农林废弃物和纤维素基燃料在内的先进生物燃料已经成为美国生物质燃料新的发展方向。

  中国曾用陈化粮生产燃料乙醇,2006年已经叫停和鼓励发展非粮乙醇。石院士提出,中国的非粮原料十分丰富,以甜高粱和薯类、秸秆与林业剩余物,以及木本油料等为原料具有年替代石油4.39亿吨标煤的潜力。甜高粱和薯类可以在低质土地上种植,农田管理比较简单,增产潜力很大,生产乙醇后的废渣废水仍可用于饲料和肥料。此外,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沼气供热发电和净化压缩后替代天然气,具有年替代1.54亿吨标煤的潜力;以生物质固体燃料供热发电,具有年替代煤炭3.07亿吨标煤的潜力。

  如何认识21世纪能源换代的发展趋势?石院士说:“21世纪前30年,世界能源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核能大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兴起;中30年,化石能源减少,可再生能源大发展,核能维持;后30年,可再生能源为主导性能源,其它新能源开始兴起。当前,中国最重要的是更新观念,澄清一些错误的观点,科学认识生物燃料,还生物燃料一个真实的面孔。只有这样,中国在生物燃料发展中才能少一些犹豫,多一些进取。”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