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我国煤制油项目在风险预警中降温 |
作者:刘劼 陈忠华 文章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9/20 14:40:11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油贵煤贱的现实曾使“煤制油”成为中国煤化工行业争相追逐的“宠儿”,然而当国际油价“过山车式”地坠入下行区间,煤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加上“煤制油”项目本身潜在的风险,曾经的“宠儿”风光难再。 9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叫停大部分“煤制油”项目,并提出“高风险行业”预警。在19日闭幕的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上,“煤制油”话题虽然再次成为焦点,但和一年前不同的是,热议中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煤制油”项目开始在风险预警中降温。 “人们认为‘煤制油’能够拉长产业链。但它是否真正符合市场的本来面貌,上马的时机是否成熟,巨大的投资到底能不能找到市场,结果却不一定有想像的那样好。”前来参加论坛的国务院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周大地对新华社记者说。 在去年的论坛上,神华集团副总经理张玉卓宣布:神华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的世界上第一条“煤制油”工业生产线将于2008年投入试运行,正式生产出“煤制油”产品。以当时国际油价,将价格相对低廉的煤炭液化成油品无疑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但与此同时,张玉卓早就坦言,在真正实现产业化之前,还需要一个放大和示范的过程,因为它的投资大,风险控制要求高。 发展改革委的一纸通知使得神华的这个项目成为我国现在仅存的两个此类项目之一。另一个即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与南非沙索公司合作的宁夏宁东煤间接液化项目在未获批准前也不得擅自开工。而其他“煤制油”项目一律被叫“刹车”。 发展改革委在文件中也强调,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规划、竞相建设煤化工项目的苗头,对经济健康、稳步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小额投资的‘煤制油’项目是没有意义的,而大规模投资的技术又不成熟。如此复杂的技术系统如果搞不好,肯定要出麻烦。几十亿元的投资有很多是找银行借的钱,一旦关系到贷款,就不只是企业的事情,而成了关系到老百姓的大事了。”周大地对记者说。 他同时表示,从2007年到现在,煤炭价格已经又翻了不止一倍,是否值得再将煤“倒腾”成石油,也不好说。 潞安集团煤矿技术中心生产技术部秦清平说,潞安的煤基合成油项目完全运用中科院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还算不上产业化的工厂,只是一个小规模的示范基地。“我们对发展改革委的新政策表示理解,化工技术的放大的确需要一个过程。” 南非沙索公司中国处副总裁陈黎明说:“发展任何产业决不能一哄而上,任何产业发展都有其阶段性。‘煤制油’的确存在投资风险高、需水量大等方面问题,我们对中国产业政策调整过程中的审慎非常理解,公司在陕西榆林的项目已经停止,主要精力放在宁夏宁东项目上。” “煤制油”项目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困扰着中国,同时也让另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美国头疼不已。在油价高企的时代,努力寻找替代能源是许多国家的必然选择。和中国山西省一样,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也是重要的煤产区,也在经历和“煤制油”痛苦的“磨合”。 “并不是有煤的地方就适合制油,充足的水源是另一个要素。同时,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对市场预期不一致,以及运输瓶颈都制约着‘煤制油’的建设和推广。”西弗吉尼亚州州长助理孙庆云在论坛上说。据介绍,目前该州正在建设的2个煤间接液化项目,同样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潜在风险。 据了解,在中国上马一个产量为每年100万吨的“煤制油”项目,需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每年需消耗500万吨煤、1000万吨水。而在中国,富煤地区往往缺水,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的逆向分布特点决定了中国不可能一下子就将“煤制油”大规模商业化。 尽管如此,孙庆云说在美国制约“煤制油”的最主要因素还是环境问题。基于煤液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消耗,如何处理煤液化生产过程中释放出的大量二氧化碳,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投资者和政府的决策。 “谁都知道‘煤制油’是个好东西,可没有人愿意让加工厂建在自家的后院里。”孙庆云说。 他预计,油价高位运行将是一个长期现象。10年到20年期间,“煤制油”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煤炭毕竟是一个有限资源,而且环境成本会使企业投资相当谨慎。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