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
作者:陈佳贵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21 13:52:32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将是我们面临的长期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我认为当前要重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要在保持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搞好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确实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这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实际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应该说是一种辩证的关系。 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保持经济快速增长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因为环境保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经济的较快增长,没有财政能力的不断提高,环境治理就没有资金的投入来支持,就难以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经济增长较快,环境压力会加大,对环保产业就产生了巨大的需求。 环境保护的需求又会拉动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正是由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工业化时期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因之一。如果经济增长速度过低就会使社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也不利于通过经济增量分配的调整来缩小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通过抑制经济增长的办法来保护环境,我认为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想法,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当然我们更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用消耗大量的资源、破坏环境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这样做同样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通过经济改革,通过技术进步和环境制度的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清洁生产,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要提高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促进能源和其他资源性产品的节约。所有的污染应该说都是消耗资源和能源引起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价格作为供需之间的杠杆,对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偏低,而且价格形成机制不健全,比价不合理。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煤电价格是倒挂的,煤的价格高,电的价格因为受到限制相对较低。这进一步助长了资源的开采,助长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过度发展。因此,要尽快提高资源价格的水平,改进资源税征收的办法。 第三,要加大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要改变全社会为企业污染环境买单的这种体制和机制,要使“谁污染,谁治理”这个原则得到普遍的关注,要加大企业的治污力度,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碳排放权的交易市场,使节能减排者受益,使破坏环境者在经济上付出代价。要提高建设项目节能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标准,强制企业增加节能减排的投入,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