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新疆喜见大芸
作者:本报记者 李松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2004-11-5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4/11/5 12:18:15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日前,记者去新疆采访喜见大芸。大芸不是人,是一种中药药材。

  大芸,学名叫管花肉苁蓉。药书上面说,“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泻,故有从容之名”。又因肉质肥厚,所以叫肉苁蓉。它还有一些别名,如金笋、地精,在新疆当地被称为沙漠中的“人参”。大芸是好东西,但也说不上有多金贵。那么,喜从何来呢?种植大芸共有三喜。

  一喜,显著的环境效益。大芸主要产自新疆和田。记者所去的和田市于田县,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中部,总面积4万平方公里,除去沙漠、戈壁和山区,平原绿洲仅占总面积的6%。年降水不足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432毫米,干燥少雨,每年重污染天气高达306天。

  大芸是红柳的伴生物,人工种植红柳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目前,于田县定植人工红柳3.5万亩,接种大芸两万亩,计划到2008年红柳发展到70万亩,大芸发展到20万亩。记者参观了一片红柳大芸基地,一人高的红柳密密实实排列着,像是漫山遍野的军队,牢牢地驻守在沙漠上。

  二喜,稳定的经济效益。种植一亩红柳大芸,投入1000元,一年收获两季,每亩地可挣4000元。一年只需浇一次水,不需要任何的田间管理,标准的“懒汉式”作物,可以连续收获十几年。当地有机构专门收购大芸,生产多少收购多少。干枯的红柳枝条还可以作为燃料。

  三喜,实在的社会效益。于田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部,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基本沙化、碱化、退化的草场面积约占54%,沙进人退已造成天然胡杨林、红柳、芦苇大面积枯死。于田县城历史上已经搬迁了5次。成片定植红柳大芸,是一条防沙、治沙的新路,使恶劣的生态环境得以改善,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种红柳大芸好处多多,然而有喜亦有忧。尽管当地政府通过多年的摸索,找到了种植红柳大芸的新路,尽管种植红柳大芸一箭三雕,可以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但是当地财政十分困难,当地老百姓更是贫困,因此,拿不出很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种植红柳大芸,使得这项事业前进缓慢。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