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三峡有望形成新的生态平衡
作者:姜澎  文章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0/30 9:33:0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本报讯(记者姜澎)三峡库区的消落带湿地其实是一块风水宝地,经过合理开发利用,与周边环境度过磨合期后,不仅能优化当地环境,形成新的生态平衡,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主任陆健健教授、何文珊博士与美国、重庆大学相关学者,在对三峡库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了题为《中国的生态系统服务正在优化中》的论文,并于近日在世界顶级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三峡工程一直受到来自生态环境方面的质疑。三峡库区的蓄水将达到175米,淹没陆地面积达632平方公里。在145米至175米水位之间,将形成与天然河流涨落季节相反、涨落幅高达30米的水库消落带。有人担心,随着三峡水库开始进入蓄水状态,逐渐上升的水位可能对周围消落带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然而,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却发现,上涨的江水和不断变动的水位,虽然有可能造成一些危害,但也为建立一个崭新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机会。专家建议生活在三峡库区的居民,可以通过对消落带的合理利用,来减缓三峡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表示,目前在水库耕作的农民,需要对传统耕作方式进行调整。例如,在枯水期引进新的农业种植方式,最好放弃过去在丰水期大量使用化肥的耕作习惯。因为一旦在丰水期大量使用化肥,就会造成枯水期化肥沉积物中所含的氮、磷成分偏高。而随着氮、磷含量高于正常水平,便会造成富营养化,导致大面积的藻类爆发。

  陆健健教授认为:“蓄水量下降的时候,河岸的斜坡上可以种植传统的农作物,但鉴于河水的营养化越来越严重,就不能再施化肥。届时,和新环境相适应的庄稼将在这里展现出勃勃生机。像红河那样,梯形水塘和湿地是枯水时期蓄水的另一种办法,对河水系统来说,也可以减少养分的流失。许许多多的泥滩将会分布在河流的周围,成为许多河岸鸟与涉水鸟的理想栖息地。当水落时,这里也可以捕鱼。”

  课题组还建议,如果农民一时无法改变使用化肥的习惯,那么,可以沿着水库边缘的斜坡挖凿池塘和塘地。这样,不仅可以涵养水源,在涨水期通过铺网捕鱼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也可以避免枯水期过量的营养物质流失到河流系统中。而且原先担忧的水库建成将会大大破坏鱼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其实也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因为水库旁边形成的泥滩,在夏季同样将会为水鸟和其他栖息在湿地上的鸟类提供最理想的生存环境。

  不过,论文也表示,目前判断水库周围能否真正建立起新的湿地生态系统还为时过早。但是,如果在今后几十年内,政府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水库周边的整体生态环境,那么,随着大自然和三峡工程生态系统的逐渐磨合,在三峡大坝及其保护区之间就很有可能出现新的生态平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