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地表植被变化对气候影响不容忽视 |
作者:董子凡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28 9:28:5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
|
本报讯(记者董子凡)除了工厂与汽车排放的温室气体,数百年来人类活动给植被、地表造成的改变也在深刻作用着大气和水的流动进程。本周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召开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水循环”国际研讨会上,多名国内外专家表示,地表植被变化对降水和气候的影响不容忽视,相关研究也有待加强。
季风亚洲区域集成研究(MAIRS)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主任艾丽坤介绍说,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季风亚洲地区,几十年来的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已导致大片高山、海岸和半干旱地带的植被覆盖率降低,人工化的土地成为“旱源”和“热源”,在污染增加的同时造成降雨减少、气温升高。 据介绍,地表植被的变化同时影响着地表的水蒸发量和热辐射强度,而天然森林、草地对促进蒸发和减少热辐射的作用要远高于耕地或城市地区,对增加降水及遏制全球变暖意义重大。 “温室气体的大规模工业排放只有100多年,而对300年来我国植被与气候变化的研究表明,森林的减少对气温升高和北方干旱也有影响。”南京大学教授陈星表示,近几百年全球森林面积的不断萎缩,也正被许多研究者视为加剧全球变暖和旱涝不均的因素之一。因此,当前我国的退耕还林还草举措具有深远的生态意义。 与会专家认为,水资源当前已成为各地区与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焦点,进一步完善降水及水文模型将有助于分析水循环的短期变化情况,更加合理地分析旱涝灾害趋势并调控水资源。而分析植被覆盖、土地利用情况对气候变化与水循环的影响,与碳循环和工业减排研究相比尚未得到充分重视。 本次研讨会由MAIRS计划国际项目办公室、英国研究理事会(RCUK)和欧盟水循环与气候变化项目(WATCH)共同主办,旨在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各地区与全球水资源的变化及其生态影响,并促进中国和英国等欧盟国家的相关研究合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