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上海:低碳实践区先行一步
作者:顾阳 李治国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31 10:46:37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这是一座平地而起的新城。

  在上海密密匝匝的楼群边缘,这个静谧小城的出现,让习惯于穿梭在高楼间的上海人发出了这样的惊叹:上海还有这么个地方哦?!

  这是个名为“临港新城”的新城区,位于上海长江口与杭州湾的交汇处、上海市版图的最南端,规划面积296.6平方公里,因坐拥洋山深水港而得名。

  1月5日,记者驱车前往临港新城采访,虽已进入了数九严冬,但一路上成片的绿色依然随处可见,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情十分舒畅,不禁大口呼吸。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滩涂地,而现在已经成为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建设中的临港新城,就“隐藏”在这片绿色之中。

  在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郭奕侃告诉我们,临港新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为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港口竞争、实现经济跨越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推进“四个率先”、加快上海“四个中心”(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主体工程之一,它对于上海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镇布局和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我们又多了一项使命,那就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低碳发展的政策框架,在临港新城里建立若干低碳社区、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的实践区,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港口服务业等低碳产业,促进低碳技术的集成应用,走一条低碳发展之路,为上海建设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郭奕侃说。

  临港新城是在一片滩涂地上起步、几乎没有历史包袱的新建城市,从一开始就引入低碳发展理念,实现新城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质量管理成为可能。

  在上海通用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公司办公楼大厅,显示屏上不断跳跃着的数字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这是我们太阳能发电的实时数据,现在是下午2点半,截至现在,已经发电237度。今天是阴天,要是在平时,发电量要比今天大得多。”上海电气临港重型机械装备公司副总工程师唐扬告诉记者,办公楼2500平方米的屋顶全部安装上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楼宇太阳能发电装置,运行一年多来,设计发电量已经超过21万度。

  抬眼间,记者又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更大的屋顶电站。细问得知,这是上海电气起重运输机械厂有限公司联合厂房,有50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单幢建筑屋顶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商业电站,它已并网发电。参与该项目规划建设的唐扬告诉记者,这个装机容量1兆瓦的太阳能电站,安装在轻钢结构的厂房屋顶之上,不仅不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对厂房起到一定的降温隔热作用,可谓一举两得。

  提高无碳能源比例、优化能源结构只是临港新城走向低碳发展的一部分。按照总体规划,临港新城将重点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和清洁能源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走一条高能效、低能耗和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光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我们还要探索一条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模式。”

  上海临港新城管委会数字港城办公室的曹培涛说,未来临港新城将实现智能化管理,通过加强生态管理、推广节能建筑、建立智能交通、打造低碳社区等途径,探索临港新城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