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文章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绿色工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2/13 11:37:34  文章录入:ahaoxie  责任编辑:ahaoxie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实现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共赢

  传统的工业化道路透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肯定走不通。发展绿色工业是贵阳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建立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基础上的低碳经济,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革新。

  在贵阳的产业结构中,传统的资源性产业占了很大比重。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磷矿、煤矿、铝矿等的资源利用率较低,污染严重。“按照循环经济模式提升资源型产业”成为贵阳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抓手。

  黄磷生产尾气中,一氧化碳含量高达90%左右,以往只能通过燃烧,变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不过,贵州开阳新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想出的一个新的治理办法,成功将一氧化碳变废为宝。多次提纯后的一氧化碳可以用作化学原料,制造甲酸、甲酸甲酯等一系列化工产品,取得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每生产1吨黄磷所产生的尾气可以生产甲酸3.5吨左右,其产值是黄磷的3倍以上,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贵州开阳新强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朱晓东告诉记者。

  朱晓东指着山脚下矗立的一排管道说,黄磷尾气从这里经过粗净化,脱除一部分硫等杂质后进入储气柜,然后进入变温吸附装置,再进一步净化后压缩到一定压力,进一步净化,再经气体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进入氧化吸附罐内,脱除残余的微量杂质。原料气进入变压吸附装置后,进行再次净化提纯,这时一氧化碳再进入甲酸甲酯合成工序,制成甲酸甲酯,再经水解精馏后得到甲酸。

  这套黄磷尾气的净化技术由我国自主创新,属于国际先进水平,可年产甲酸2万吨。以前,生产甲酸多是用煤造气或天然气,现在利用黄磷尾气得到的一氧化碳,既节约了能源又治理了污染,是典型的节能和废气利用的循环经济项目。据统计,该项目替代煤造气,每年可节约标煤4483.9吨。

  目前,贵阳市磷化工、铝工业等资源型产业在实施循环经济,实现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资源型工业企业废水已实现全封闭循环使用,黄磷尾气、合成氨尾气综合利用也初见成效。

  贵阳市发改委主任宗文说,贵阳在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上,要走复合工业的路子,改变现在散、小、粗、乱的局面,做大产业集群的规模、延伸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促进产品产业的升级换代,更好地体现出循环经济的效应。

  为了引导和扶持企业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全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从2008年起贵阳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市级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循环经济重点课题研究、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奖励先进。 

  贵阳市节约能源办公室副主任唐斌说,2008年贵阳市确定的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共有25个,项目涉及农业资源综合利用、工业类节能、节水、工业类废气、废渣循环利用、产品和技术开发等。项目实施后可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预计每年可节约标煤15.19万吨;综合利用磷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127.7万吨;综合利用黄磷尾气5650万立方米,减排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43万吨。截至2008年底,已有贵阳公交公司30万吨合成氨尾气综合利用、贵州鲁阳年产20000吨陶瓷纤维、贵阳市物资回收公司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等40个项目获得不同额度的资金扶持,补助金额共计935万元。

  走生态文明的工业化道路,既要提升传统资源型产业,也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法国赛峰集团、美国通用电气等全球知名企业已进入贵阳,作为高新技术区空间拓展的重大举措,贵阳市沙文————麦架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建设,也得到了科技部的支持。

  贵阳生态产业的蓝图正在一天天勾画得愈加清晰。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